仓廪实,天下安。
金秋时节的叶县大地,犹如一幅铺展的五彩画卷。玉米褪去绿衣,籽粒饱满金黄;辣椒簇簇挂枝,红火耀眼;数千亩韭菜花开成海,银波荡漾。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
作为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叶县拥有耕地123万亩,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以占全市四分之一的耕地贡献了三分之一的粮食产出,总产量稳居全市首位,先后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等称号,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叶县紧紧围绕“1310”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强县”建设,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聚焦特色产业与科技创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固本强基,以创新生产关系提质增效,以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市场,走出一条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叶县路径。
从“望天收”到“慧种田”
“以前雨天下地,两脚都是泥。现在柏油路通到地头,雨水直接排进河道,再大的雨也不怕。”9月15日,在仙台镇大李庄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徐中明冒雨查看玉米长势时说道。
“以前种地望天收,现在这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浇地都用水肥一体机,电卡一刷连浇水带施肥,打药几架植保无人机半天就搞定,旱能浇、涝能排,省心又省事!”徐中明说。
耕地是农业的命脉,高标准农田是“藏粮于地”的关键举措。叶县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6万亩,将大量“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不仅耕地基础设施得到提升,田间作业更添“智慧”新装。气象服务站、虫情监测仪、土壤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运作,配合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进行分析,让农田管护更加精准高效。
科技赋能的同时,县农业农村局组建6支农技服务队、32名专家“包乡联村”,每周3天深入田间开展指导。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技术指导300余次、培训600多人次、发放手册1200余份,为粮食稳产保驾护航。
据统计,叶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的玉米、花生、大豆亩产分别达1200斤、800斤和400斤以上,玉米亩均增产超400斤,成效显著。
从“小农户”到“合伙人”
“以前种5亩玉米,4个月脱不开身,现在托管给合作社,我进城打工,年底还能分红!”田庄乡康台村村民康跃辉正准备骑电动车进城务工。
他的话道出了许多农户的心声。为破解半工半农、耕种粗放、效益低下这些难题,叶县构建“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农户参与”的土地托管体系,推出“全流程托管+菜单式服务”双模式。对缺乏劳动力的农户,提供从种到销的全环节托管,农户享受保底收益和分红;对仍有劳动能力的,可自主选择播种、施肥、打药等单项服务。
“我们现在主要提供两种模式的土地托管服务,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托管,一季下来合伙人能拿到八成利润;选择施肥、打药等单项服务的,我们收取单项服务费。”河南天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银垒介绍,机械化规模种植和精细化科学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做到省时、省力、省心,今年公司在全县范围内托管土地达55000亩,覆盖50个村,服务农户超7000户,年粮食购销能力达20万吨。
“专业人干专业事”的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2024年,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试点县,叶县进一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建立三级监管指导体系,通过定期开展服务质量抽检,为托管模式落地保驾护航。
目前,叶县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37家、家庭农场228家,其中市级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服务覆盖全县16个乡镇,带动超70%小农户参与规模化经营。
从“产好粮”到“卖好价”
“叶县盛产富硒小麦,我们围绕富硒做文章,已研发10多个系列、90多种富硒产品。”9月16日,在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创大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胜利表示,公司生产的富硒挂面最贵每斤可卖到20元,价格上涨的“密码”正是富硒小麦。
依托境内沙河、漂麦河等流域土壤富含硒元素的区位优势,同时借助于68万亩的绿色种植基地,近几年,叶县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加紧创建国家级富硒小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提出了打造“绿色富硒小麦第一县”的奋斗目标,目前已打造富硒小麦超10万亩,优质富硒小麦的供应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如何将富硒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至关重要。
为此,叶县投资4.3亿元创建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用于加工富硒小麦,助力好粮做出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富硒小麦+”的产业模式正在为当地农户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不仅如此,该县还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食用菌、辣椒、韭菜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多个深加工产业园,推动从卖原材料向卖制成品转变。
“我们坚持‘农业+’发展思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集约农业,打造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体系。”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进庚介绍。
如今,任店韭菜、龙泉食用菌、常村艾草、廉村辣椒、夏李循环农业等一批现代化农业园区迅速成长,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蔬菜镇”“牛羊加工镇”“药材镇”“花生镇”等特色乡镇纷纷涌现。
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叶县还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打造“硒麦小镇”,年接待游客超百万。西马庄村建起乡村记忆馆、农耕长廊;大李庄村引水入村,打造麦田艺术馆;吴哲庄村弘扬“孝心饺子宴”传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振兴动能持续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在特色产业上延链补链,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更好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魏进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