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县探索推进党支部领办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一元入社”多元托管种地也有全程服务
8月19日,在定兴县姚村镇辛木村,北京爱科农科技公司技术人员在用无人机对玉米进行巡检。张曾良摄
9月9日,定兴县龙华村农服社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右)对蔬菜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魏荣亮摄
挨家挨户讲政策消疑虑,多元化托管解农户烦忧,智能化农机让科技红利惠及农户……定兴县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服社”),通过创新“一元入社”方式,为入社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全方位农资、农机、农事等农业服务,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元入社”
提供全流程保障
“当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农服社到底是干什么的,直到村干部挨家挨户介绍,这才弄明白了。入社一年多来,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8月18日,定兴县姚村镇辛木村村民刘龙说。
“长期以来,组织散、服务难整合的问题像块‘绊脚石’,制约着辛木村的农业发展。”辛木村党支部书记辛微介绍,他们村有不少农户地块零碎分散,开展统一服务比较难,农业生产上有啥问题也没法及时凑到一起商量。
摸清地块情况,制定服务方案,讲解细节政策……为打消村民疑虑,辛木村村干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耐心解答大家疑问,并在2024年10月完成330亩耕地整合,原本零散的“碎田”变成连片“大田”,为后续统一耕种、集中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必须把台子搭好,把政策讲清楚,才能让农户放心,专业服务才能落地。”定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鹏说。自2024年7月以来,定兴县全面推进党支部领办农服社工作,通过酝酿筹建、协议入社、选举表决、注册登记、上级审核的“五步法”搭建农服社运行框架,为入社农户提供全流程保障,让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农业发展。
干部牵头动员,政策宣讲全覆盖。各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成立由“两委”干部、部分党员及村民代表组成的筹备小组,负责选定目标地块,并对地块涉及群众开展政策宣讲与动员。辛木村仅用7小时,就动员15户村民加入农服社,顺利完成农服社一期103.5亩土地入社动员工作,为农服社高效运转打下基础。
创新“一元入社”,降低入社门槛。该县创新推出农户“一元入社、坐等收钱”举措,农户仅需出资1元签订入社协议并领取社员证,即可获得购、耕、种、防、收、销多环节托管服务。社员收益随粮食产量和价格浮动,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大限度激发农户生产积极性。
召开成员大会,民主选举定规章。为保障农服社决策透明、管理规范,各村召开成员大会,全体社员参会。不仅表决通过合作社章程,还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及监事长、监事,构建多元多维监督体系,确保农服社运营合规。
流程化注册登记,简化审批提效率。注册登记流程化管理,由村党支部统一向县行政审批局提交申请材料,通过“一表申请、一照一码”方式简化审批流程,让农服社快速具备合法运营资质。
县级专班审核,严格验收保质量。在注册登记完成后,各村农服社向县级专班提交验收申请,由县委组织部牵头,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审核验收,确保农服社规范起步、良性运行,切实保障农户与集体权益。
多元托管
精细服务助农增收
“年轻劳动力流失,种田成了烦心事。多亏有了村里的农服社,从种到收都有专业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管!”8月18日,定兴县西李家庄村村民张井华站在自家地头,看着绿油油的庄稼高兴地说。
西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鹿俊生介绍,该村农服社整合了近千亩耕地,并由村内选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经营。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前提下,根据农户需求,提供多元托管服务,满足农户个性化需求。
“搭台子是起点,做好服务经营才是核心。”张鹏说,面对农户需求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定兴县从利益分配、托管服务、惠农补贴方面发力,持续推动农服社更好地服务农户,助力当地农业提质增效。
科学划分收益,筑牢利益联结根基。定兴县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设置村集体、农户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收益分配。在姚村镇西李家庄村,农户将土地托管给农服社,由农业职业经理人统一经营。粮食收获后,将产值的5%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生产管理费,支付完农资、农机等生产成本,纯利润的90%分配给入社农户,6%纯利润为村集体经济收入,4%为村公积金和公益金,既保障各方权益,又激发农户参与热情。
多元托管模式,精准匹配农户需求。多环节托管服务实现“离乡不丢田”,农户将土地全程委托农服社管理,农服社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负责农事作业,由专业机构提供全过程种植方案等服务,收获后按约定分成收益;单环节托管服务实现“关键环节托底”,在东落堡镇南大位村,农户自主承担日常管理,仅将技术门槛高、设备依赖性强的环节外包给农服社,解决关键农时劳动力短缺、机械化服务需求高的问题;套餐式服务推出“农事模块化组合”,农服社将农业生产流程拆分为标准化模块,形成固定环节组合套餐,如三夏包(收割+秸秆处理+玉米贴茬播种)、植保包(飞防+墒情监测+灾害预警)等套餐。
整合惠农政策,强化发展保障力度。针对惠农补贴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定兴县对各领域惠农项目进行整合,梳理明确申报条件、补贴标准与程序,提出高标准农田改造、衔接资金支持等8项惠农项目向农服社倾斜。创新实施“政策+商业”双保险机制,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农户与农服社收益,为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科技赋能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瞧!通过这无人机撒肥,两个小时就干完过去3天的活儿!”8月18日,定兴县东落堡镇南大位村党支部书记郑林亭望着天空中盘旋的植保无人机说。
“以前靠人力巡田施肥,费时费力效率低,先进技术推广慢,农户用不起,一直卡在这‘最后一公里’。”郑林亭说,如今这样的难题迎刃而解,农服社将村里分散的智能化设备整合起来,统一调配、集中服务,不仅大幅提高田间管理效率、节省人力成本,还让智能设备变得人人能用、人人用得起。
“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位农户,是农服社的核心价值。”张鹏说,农服社的建立激活了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不仅让农户省心省力又增收,更在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等方面持续释放能量。
在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2024年以来,定兴县通过引育结合壮大农业人才队伍,成功引进市级农业科技特派员66名、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63名,还在县级层面选拔农业职业经理人362名,为农服社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其中,北店村与河北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共建创新实践基地,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开展科研教学实践活动,现场指导农事作业,让专业人才真正扎根田间。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方面,农服社围绕“数据驱动替代经验判断、智能装备替代人力劳作”思路,提升种植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在杨村镇姚家庄村,无人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识别病虫害早期征兆,结合AI算法生成变量施药处方图。特别是在玉米抽雄期,他们采用“一喷多促”飞防模式,8台无人机仅用2小时就可完成1200亩作业,农药用量减少30%,高效又环保。
在社会治理层面,乡村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一方面,农服社整合土地资源,土地边界纠纷大幅减少,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庄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人居环境逐年改善,医疗养老、帮贫助困等公益事业也实现全面推进,乡村宜居度与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