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0万元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乡亲们的‘民生钱’,必须一分不少用在鸡场村三、四组污水治理上!施工中我们全程盯紧进度和质量,完工后还要邀请区生态局的技术专家和村民代表一起验收,确保污水治得好、能长效,让村里的环境更宜居。”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镇鸡场村污水治理项目现场,区财政局基层财政服务中心主任袁国科一边对照绩效目标表仔细核对工程量,一边向镇村干部重申资金使用的硬要求。
作为乡镇街道财政资金监管的“守门人”,袁国科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着钱转”,却不只是简单“管钱”。“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财会监督”,这两句话不仅记在他的工作笔记里,更落实到每一次项目核查、每一笔资金拨付的行动中。
在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中,当地建立起“事前评估定方向、事中监控防风险、事后评价促提升”的全链条监管机制,确保财政衔接资金全部统筹投向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乡村发展急需领域,让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花出实效来。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发放,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事。当地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通过社保卡集中统发改革,将低保金、农村改厕补助、耕地保护地力补贴、跨省市务工交通补贴等66项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补贴,全部纳入“一卡通”集中统发范围,真正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一张卡片领补贴”的便捷服务。
“现在乡亲们用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实时查询补贴项目、发放标准、到账时间,有疑问还能直接通过小程序反馈,再也不用跑部门、找干部打听了。”袁国科拿起手机熟练点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微信小程序操作界面。
谈及“十五五”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袁国科充满期待:“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干部,我们就是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要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实实在在落实到田间地头,守住财政资金安全底线,让每一分钱都成为强村富民的‘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