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十四五”期间 天津市高标准农田达到145万亩

2025年11月24日 来源:津云

  11月10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委专场。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汝军介绍“十四五”时期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情况。

  陈汝军表示,本市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5万亩,超额完成100万亩的计划目标,为全市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注重规划统筹。本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利设施灌区改造、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等有效衔接,以盐碱地专项调查为基础,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探索推进盐碱耕地有效治理模式,有力提升耕地质量。

  实行提级管理。项目由原来的乡镇组织实施提级到区级负责,统一勘察测绘、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组织实施,初步设计审批、竣工验收由原来的区级提级到市级组织开展,提升项目组织实施效益。

  加强质量监督。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引入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质量检查和风险评估,运用信息化手段随时发现问题、立查立改,严控施工质量。市级设立了统一申诉和维修申报平台。

  建立资金专户。推动在区级财政部门国库单一账户下设立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专门子账户,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群众参与监督。组织村委会、农民合作组织等委派农民质量监督员,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实行单项验收试运行、竣工验收试运行、移交管护试运行的“三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监督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健全管护机制。推动项目历年结余资金用于建后管护。立项前以镇为单位制定管护方案,签订管护协议,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引入建管保险机制,破解建后管护难题。引导各涉农区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管护模式,提高管护水平。

  陈汝军表示,通过以上措施,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国省级层面上率先实现省级审批初步设计全覆盖、建管保险省级全覆盖、全过程监管省级全覆盖、省级竣工验收全覆盖、投诉、举报、维修省级统一处置全覆盖“五个全覆盖”,努力将农田建设成为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