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的山楂园里,红果挂满枝头,农户们正忙着采摘。“靠山吃山,种山楂本应是我们的优势。”下营镇镇长张旭宁坦言,“但早些年不懂营销,果子再好也卖不上价,一年辛苦就落得几万元收入,真是白瞎了这么好的果!”
这曾是下营镇3800余亩山楂种植面临的困境:树好种,果难销,质优价不高。
转机出现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2021年以来,下营镇抓住政策机遇,利用项目建成200亩标准化山楂示范园、1000立方米冷链仓库,打造了集收购、加工、展销、体验于一体的山楂中心。山楂产业由此升级:从鲜果到冻干制品、山楂酒、饮料,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年产值跃升至2000万元左右。山楂产业还延伸出山楂林观光、加工体验、研学培训等新业态蓬勃兴起。2024年,全镇山楂产业链实现产值3亿元,带动30个村600余农户增收,真正实现了“小山楂映红致富路”。
下营镇的蝶变,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赋能天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天津共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82亿元,在蓟州区、北辰区、西青区、武清区实施37个项目,其中23个聚焦产业振兴,深挖红色资源禀赋,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北辰区双口镇用公益金修缮安幸生烈士故居、天津首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建成红色文化产业园,年接待党员培训、研学超2万人次。
西青区辛口镇打造“七小队”抗战主题基地,修缮平津战役战地医院,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建成当年即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
2025年,天津武清区“稷耕福地运河田园”项目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整合红色资源打造文旅新线路,推动乡村产业整体升级。从滞销的山楂果到蓬勃的全产业链,从沉睡的红色资源到创新的致富引擎,天津革命老区在中央彩票公益金的精准浇灌下,正绘就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