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24年,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44%,黑土地保护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辽宁是我国黑土地的重要分布区,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800万亩,分布在7个市17个县(市、区)。近年来,辽宁省坚持高位引领,将黑土地保护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黑土地保护纳入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指标,并将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纳入全省重大工程进行调度,为落实黑土地保护措施提供有力保障。
在典型黑土区重点县,辽宁按照“既衔接配合,又避免重复”的原则,统筹衔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实施,发挥项目合力。2016年以来,辽宁累计创建134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覆盖44个县,其中典型黑土区重点县一直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支持重点,累计创建42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支持重点县,项目资金3.56亿元。截至目前,黑土地保护工程已累计实施1022万亩,其中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等黑土地保护措施60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422万亩。
加强技术攻关是重点。辽宁聚焦黑土地“耕层变薄、有机质变瘦、结构变硬”问题,统筹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力量,建设以厚沃耕层构建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在典型黑土区共建立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点504个,超过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求的监测点数量,为评估工程建设成效提供支撑。
成果显而易见,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从2015年的80%逐年递增,提高到2024年的93.44%。秸秆还田面积不断扩大,完成保护性耕作135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秸秆还田400万亩、黑土地“有机肥+秸秆”还田200万亩,主推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11项,为粮食稳产丰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耕地质量显著提升,通过秸秆直接、间接还田等方式,土壤有机质含量进一步增加,地力肥力得到显著提升,化肥使用量进一步减少,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亩均效益明显增加。同时,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通过秸秆“五化”利用,露天焚烧、随意丢弃和乱堆乱放的现象明显减少,秸秆综合利用和黑土地保护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