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天津:用精准写好盐碱地上夏粮文章

2023年06月25日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喜看麦田千层浪,又到夏粮丰收时。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的小麦大田中,麦浪千层、机器轰鸣,仅用一天时间全村小麦就收割完成。而在天津全市范围,麦收也有着“新速度”。仅用12天,天津全市小麦机收基本结束,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近5000台,夏收速度创历史之最,麦收工作圆满收官。6月底,天津夏玉米大面积播种基本结束,意向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

  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小麦田中丰收景象 摄影  陈九志

  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小麦田中丰收景象  摄影  陈九志

  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小麦田中丰收航拍视角  摄影  陈九志

  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小麦田中丰收景象摄影陈九志

  “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2013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津第一站就到了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的小麦大田,察看小麦长势,仔细询问田间管理和预产情况。十年过去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刻进武清农民心坎里,生根天津土壤里。

  天津农田盐碱地占比高,又面临区域性缺水,如何让粮食提升单产?这就要求天津小麦等粮食作物种、管、收环节都在精度上做文章。按照不同区域品种设计机收路线、系统化调度智能农机高效作业、机收损失控好‘一点爱’(1.2%以下)等手段,对今年天津小麦播种面积约180万亩,力争做到小麦收获一亩,秸秆处理一亩,玉米播种一亩。

  因地制宜科学选种高效种植

  小麦要想高产,选种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天津耕地40%是盐碱地,特殊的耕作环境要求小麦耐盐碱、更抗旱。如何能够找到好的品种?

  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鸿勋捧起新收获的小麦  摄影  陈九志

  在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100亩麦田中一排排成熟饱满的黑小麦跃跃欲试,等待着收割机“检阅”。这批黑小麦,是经过“1号种”“2号种”多次改良后,培育出的营养价值更高、更适合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新型黑小麦,也是丁家??村今年首次采用“科技智慧农业”的结晶。这片麦田从浇水到施肥,全部用“科技守望”实现自动化配比,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粮食产值。

  作为“津沽粮仓”,今年武清夏收面积达53.2万亩,总产、单产较去年都有增加。目前,全区冬小麦全部完成收割任务。按照今年增单产的成功经验,丁家??村与山东种业集团的合作,针对地块特点双方将共同成立育种基地,未来新型小麦品种将继续增加每亩产量、扩大每亩产值。

  30公里外的欣麟家庭农场的麦田,小麦品种又有不同。在北辰区大张庄镇北何庄村麦田,3台联合收割机和6辆运粮卡车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卸仓、装车、运输,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我们今年有2000多亩小麦,种植的都是新品种‘烟农1212’,这个小麦品种与以往的品种对比起来每亩地要多产100斤,而且比较抗病、抗旱,每亩地能多收入不到200块钱,总体算下来今年小麦能增收3万多元。”欣麟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焕岭说。

  在静海区独流镇麦田中,展示着目前在天津广泛使用的小麦品种,一个是秸秆儿非常粗壮,抗倒伏的高品质小麦品种济麦22,另一个是在当地很受欢迎的旱碱麦沧麦,稳定性更强。“以静海来说,中旺镇土壤盐碱性高,适合种植抗盐碱的小麦品种,虽然产量不高但是稳产。比如陈官屯镇和独流镇,土壤盐碱程度低,适合种植高水肥品种。”当地农户表示。37万亩小麦,比去年多3万多亩,这是静海今年麦收的“计划表”。

  科技助力智能减损颗粒归仓

  在滨海新区太平镇友爱村,一台台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除杂,地下是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空中盘旋着多架无人机,该村夏粮收割全程采用机械化模式,农机设备从田间驶过,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高质量、高效率实现丰产丰收。

  天津市蓟州区侯家营镇娘娘庙村中小麦田里,联合收割机紧张完成麦收,实现天津麦收收镰。

  天津市蓟州区侯家营镇娘娘庙村中小麦田里,联合收割机紧张完成麦收,实现天津麦收收镰。

  今年麦收季,天津智能农机具逐渐成为夏收主角,自动驾驶联合收割机、无人插秧机、免耕精量播种机……各种新装备、新模式,不断探索有效提升天津农业生产效率的科技道路,最大限度保障减损增收。

  减损就是增产。近些年,天津一直在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四级调研员杨志介绍说,机收减损、机播提质是天津今年夏收、夏播工作的重要内容。“三夏”期间天津近5000台联合收割机、8000余台拖拉机、5200余台播种机等各类农业机械投入,跨区作业机具的衔接和调度也在不断加强。“今年静海的‘三农’准备工作要比前几年提前很多,为的就是在抢收关键时刻,全力以赴,提质减损。”静海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淑云介绍,静海区现在有谷物收割机85台、履带式收割机29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三夏时节全力开动。

 天津通过农机具协作实现麦收后同时完成秸秆打捆

  天津通过农机具协作实现麦收后同时完成秸秆打捆

  “大型农机合作社参与机收,高效同时成熟的操作进一步减损。”北辰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魏建军介绍,今年“三夏”期间北辰区共有6家农机合作社参与小麦机收工作,投入联合收割机30多台套,机收作业率达到100%,全区小麦平均亩产能达到900斤以上,目前已全部收割完毕,颗粒归仓。

  为了大力推广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助力小麦机收增产增效,天津市农业部门组建专家指导服务团队,在搞好机具检修保养及调试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市级和各涉农区均组织开展了小麦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活动。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在静海区蔡公庄镇举办的2023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活动中,参赛选手的作业情况均高质量达到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国家标准,多为选手收损失率低于1%。机手之间的良性竞争,鼓舞了他们投身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作业效率,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落实落细,让“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深入人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