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让土地焕发新活力 ——新华乡推进“两强一增”侧记

2022年10月20日 来源:黄山日报

  10月13日,黄山区新华乡曹村村水稻种植大户王富祥的稻田里机声隆隆,金黄色的稻浪翻滚,他流转的60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

  “你们看到的曹村这一大片田在我们山区很难得,这里真是一个很好的粮袋子哦。”年逾七旬的王富祥,说起这话时,眼睛满是跳跃的火花。

  年逾七旬,仍挚爱土地。王富祥坦言,如今愿意种田的年轻人还是不多,只有让耕作机械化、科技化,才能让土地有更强的吸引力。他对小田改大田充满了希望。“我这一大片田将来变成一两块大田,就方便机械化了,田埂还能变成田,多好啊!”王富祥满怀希望地说道。

  对于小田改大田,曹村村党支部书记盛庆华介绍说,村委会正在积极推进该项目落地,计划于2023年争取资金500万元,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农民满意为标准,对曹村村2000亩农田实施“小田改大田”工程及道路、水利设施建设。还要努力让空中线路全部下地,实现高标准农田提升,从育秧到烘干全程机械化。

  为贯彻落实省“两强一增”战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市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的指引下,新华乡积极行动,先行先试。今年以来,该乡积极盘活各村资源,整合力量,分别成立了振兴公司和强村公司。目前,振兴公司正在与市属国企黄山信投集团对接,争取在项目运营、金融扶持、资源导入等领域获得扶持,补齐乡镇政府及乡村两级运营公司在市场化运营方面的短板,共同谋划以曹村为核心区的“两强一增”产业园项目。

  新华乡负责人介绍说,纳入产业园规划的,除了曹村2000亩稻田外,正在推进的200亩油茶扩大规模至1000亩,还有大保村正在发展的2000亩林下套种黄精基地也在其中。建成后,产业园将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将荒田散田都统一高标准耕作,尤其在种植技术、种植规划、统一销售等方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每亩保底价的同时实现分红,让土地焕发活力。

  王富祥说,抢收抢种的时候,最多一天要聘请20多位工人,工资费用很高,同时也存在着技术难问题,经常因为烘干不便,就直接减价卖湿稻。王富祥对于“两强一增”产业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十分期待。“有技术保障,科技化管理,20多个人的事可能一两个人就干成了,那就大大降低了成本。”把科技赋予农民,把技术传导到土地,农民就会增加收入。王富祥对此信心满满。

  雷笋也是新华乡村民水稻之外的另一项重要经济收入来源。该乡雷竹林面积已达到1.3万亩,年产鲜笋3500吨,从事竹笋种植和加工的农户占该乡总人口的81%。村民一直坚持手工剥笋,耗时耗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华乡依托现有的OTO电商城和雷笋企业,将在产业园中专门规划建设剥笋机加工厂,赋予雷笋产业机械化。

  新华乡在“两强一增”上的探索和创新,给了村民极大的信心。阳光下,王富祥兴奋地说:“将来真正实现种稻机械化,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来种田的。”金黄的稻浪映在他脸上,闪闪烁烁,像极了希望在跳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