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一大早,王益区王益街道义兴村农事综合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早已人头攒动。村民们翘首以盼——58万元现金即将分发到每位村民手中。随着工作人员逐一确认、签字,村民们接过分红,喜滋滋地数着手里的钞票,丰收的喜悦在每个人脸上绽放。
“老贺,你家19亩多地分了6800多元!”工作人员笑着将分红单递给义兴村村民贺健国。他接过单子,反复摩挲着,眼眶微微泛红:“今年地里收成比往年差不少,可分红一分没少,每亩地还保底发350元!我和老伴平时在外打工,每月还能挣6000多元,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今年全市遭遇旱情,部分农田产量受到影响,但在义兴村的托管土地上,村民们却因一份特殊的协议吃下了“定心丸”。
“我们和农户签了保底协议,每亩地每年保底分红350元,不管收成如何,这笔钱都雷打不动。”王益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郑学锋解释道,“今年小麦亩产虽比往年有所下降,但因为有了保底,农户的收益一点没受影响。”
他进一步介绍,服务中心通过统一选种、科学管理和成本控制,尽力保障农户利益。“虽然产量有波动,但通过规模化作业和统一采购农资,成本降低了20%,整体收益更稳了。”
分红现场,村民孙小军还算起了“三本账”:第一本是“省心账”——以前8亩地分散在三四块坡地上,耕种收割打药全靠肩挑背扛,一年到头落不下啥;第二本是“增收账”——现在土地托管给服务中心,从种到收全包圆,腾出手了出去干点活,除了土地分红,还能加上打工收入,生活过得也挺滋润;第三本是“生态账”——农药化肥用得少了,统一科学化管理,地力还更肥。
广告
“土地托管不是简单‘代种’,而是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实现降本增效。”郑学锋指着窗外连片的土地介绍,该区探索的“农事综合服务中心+村集体+农户”模式,已整合4个行政村288户2800多亩土地,实现“小田变大田”,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达100%。“过去一亩地施肥要花140元,现在地交到农事服务中心,成本降低到了每亩110元,还能统一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人工成本更低了,作业效率更高了。”
分红现场的荣誉墙上,“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先进服务组织”等牌匾熠熠生辉。这背后,是铜川市“一镇一站点”战略的深耕细作——以镇为单位打造农事综合服务站,集成“耕、种、管、收、储、售”全链条服务,让农民“足不出镇”享受现代农业红利。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铜川的“一镇一站点”社会化服务模式,正用土地托管的“小切口”,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