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两公里长的排洪港淤泥堵塞 200多亩农田成了“芦苇荡”

2010年05月31日 来源:东楚晚报

  一条两公里长的排洪港被淤泥填没,沿岸200多亩农田成了“芦苇荡”。汪仁镇刘铺村、王贵村6个组1000多名村民盼清淤排涝,能赶插“一季晚稻”。

  连日来,刘铺村、王贵村村民纷纷致电本报称,他们的农田变成了一片“芦苇荡”。26日,记者驱车来到刘铺村。刘铺村下徐湾14组组长徐汉发等10多名村民将记者带到村东头的沈家畈。一眼望去,偌大的田畈,果然难见农田,也看不到田畈中间的排洪港;只隐隐约约可见田塍和一些长势盛旺的水草,偶尔可见水面上有一些鸭子游来游去。为了看到排洪港的模样,记者卷起裤腿准备下水。一位村民马上叫停,他脱下自己深筒雨靴说:“穿上我的雨靴,绕到港的上游去看看,免得打湿了你的裤子。”记者穿着雨靴,向上游走了一里路,终于见到了这条港的影子——全部被淤泥填塞,有的地方长出了一人高的水草。

  13组村民徐仕营称,他家有6亩多农田,自去年排洪港排不出水后,就一直没有种油菜或插秧。“农民没有田地,靠什么养活一家人呢?我到现在借了3000多元的外债。指望今年能改变现状,可是,从眼下看今年的早稻又荒了。”

  刘铺村书记胡家灯告诉记者,这个畈的农田涉及两个行政村300多户1300多位村民的吃饭问题,靠他一个村来解决是不现实的,况且,该村也没有经济能力。记者通过电话与王贵村干部联系,得到的答复也是一样:“村困难,无能为力。”

  汪仁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袁玉和向记者表示,村民反映的问题属实。据他介绍,以往,政府注重下游主洪道泄洪问题,每年光投入泵站抽水电费达到24万元。由于资金的问题,对上游顾及不够。他表示,既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他近期将召集两村专题会议,一是考虑相关村民筹资一部分,或做一点义务工;二是向开发区打报告,争取一点农业帮扶资金,对该排洪港进行清淤排涝,尽早还田于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