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沿着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红岭道行驶,沿途山湖交织、层林尽染。这条61公里风景道,沿蜿蜒迂回、延绵曲折的江淮分水岭岭脊而建,途经复兴、长山2个国有林场,贯穿舜山、杨郢、半塔三个乡镇,串联起14个文旅节点,为乡村旅游注入强劲动能,铺就“路景相融、景村相依、文旅相生”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脊上红岭风景(新华社客户端发 吕华 摄)
行至“皖东银杏王”驿站,拾阶而上,站上庵岭观景台,山间峻貌尽收眼底,一旁参天的古银杏树和成片的板栗林吸引游客在此驻足打卡拍照。“这棵古银杏树约有1750年树龄,是安徽省一级古树。每年秋末冬初,银杏叶铺满树冠,很多市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并系上红丝带,寄托美好祝愿。”杨郢乡党委书记章金星说。

杨郢乡宝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涛直播推介农特产品(新华社客户端发 刘姗 摄)
游客入村来,农产俏起来。杨郢乡宝山村皖东银杏王共富工坊内置于该节点驿站内,集中向游客展示推销当地农户的土特产品,红薯、红薯粉丝等农产品深受游客喜爱。“我们村种植了3000亩烟薯,口感香糯、纯天然,今年以来销售收入达40万元。”杨郢乡宝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涛介绍。
来安县挖掘乡村文旅资源,在红岭道沿途打造观鹭阁、复兴林场驿站及科普馆、方家港樱花谷、石界牌古村落等14个节点项目,配套建设观景平台、基础服务设施等,形成江淮分水岭全域旅游风景廊道,从层林叠嶂的山林秘境,到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再到各具特色的驿站农品、亲子田园、科普研学,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
傍晚,位于红岭道沿线的舜山镇林桥生态农庄炊烟袅袅,“锅气”十足,周边市民和游客特地前来品尝用柴火锅现炖的“一网捞”河鲜。在餐桌上坐一口大锅,桌下直接添置柴火加热,现捞的河鲜一应下锅,咕噜咕噜声中,升腾的热气裹挟着香味扑面而来。“我们专门从南京过来品尝,在别的地方吃不到。”一家五六人围坐桌前,等待开锅的美味。

夜幕下的林桥生态农庄很是热闹,游客品美食、看表演、围篝火。(新华社客户端发 刘姗 摄)
依托江淮分水岭全域旅游风景廊道的发展契机,林桥村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老房资源,在保留老房原貌基础上翻新升级,形成林桥生态农庄,入选首批“安徽省皖美银牌民宿”;创新打造“做一次劳动、品一道佳宴、上一堂好课、住一晚乡宿、逛一处集市、庆一场丰收、做一趟小火车”7个乡村特色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乡村“慢生活”体验。
“舜山镇以打造‘岭上旅游名镇’为目标,依托花木小镇资源禀赋,做好‘苗木+旅游’文章,打造集农业采摘、苗木科普、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田园旅游综合体’,推出来安花红、醉景乡葡萄、复兴绿茶等优质旅游商品。”舜山镇党委宣传委员夏修静介绍。
田间人气旺,文旅产业兴。红岭道蜿蜒舒展,如纽带般串联起乡村景致,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景观线、产业线与致富线。
“近年来,来安县积极构建以红岭道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格局,培育了一批省级旅游名镇、特色美食村和品牌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IP逐渐走红,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今年1月至10月,全县旅游接待人数3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约30亿元。”来安县文旅局副局长冯佳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