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的千亩稻田翻涌金浪。承载天津“小站稻”血脉的“津原U99”等品种沉甸甸压弯了穗头。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领衔专家组严格测产,小站稻“津原U99”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比当地种植的水稻增产三成以上。这标志着天津优质稻种与技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盐碱地试种成功。
这场始于春日的“稻种长征”,跨越4000公里。天津与新疆和田光温季节高度契合。天津发挥小站稻种业研发与成熟栽培技术优势,精选25个品种、5000余斤种子及配套物资输疆。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将于田县作为“津稻疆种”项目核心区,将纳入重点援疆项目。
“打的是科技仗,更是精细仗!”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学忠说。针对当地育秧瓶颈,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部部长王连芬与农技专家孟宪国带领种植户整改育秧大棚,推广天津“基质育秧”技术。
测产现场,收割机驶入核心区,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主任、水稻体系专家于福安专注地观察着收割作业,他说:“‘津原U99’在天津以软糯香甜著称,在新疆独特的光热条件下展现出极强适应性,穗大粒饱,部分田地产量实现了大幅增加。”
项目在于田县4个点位试种1000余亩,核心区选用“津原U99”。于田县木尕拉镇阿热木卡木村村民吾加不都拉·苏拉依曼高兴地说:“我种了60亩水稻,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翻倍了,能卖个好价钱,感谢天津技术给我们带来了货真价实的收入!”木尕拉镇古再村种植户牙森·阿不都拉今年种植了200亩天津品种水稻,他表示:“亩产800公斤,比以前收成好了太多,今年真的丰收了。”
“这不仅是技术输出,更是全产业链标准输出。”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副书记刘彤表示。“津稻疆种”将在于田打造小站稻在疆全产业链样本,探索主销区与产区优势互补、保障粮安、促农增收的新模式。基于成功示范,于田县明年计划推广种植超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