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清水街道联盟社区的村道上,两旁绿油油的水稻田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这片一百多亩的土地,正是通过土地流转由种粮大户承包种植的成果。近年来,鸠江区清水街道联盟社区持续推进“五百计划”,通过土地复耕累计流转土地两百多亩,不仅为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还带动了近百户农户增收。让土地变成集体经济增收的“活资产”,变成群众增收新途径。
图为社区党总支召开“四议两公开”土地流转会议
强化党建引领,锚定发展路径。联盟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村帮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土地流转工作深度融合。党建强班子,筑牢土地流转组织根基。指导村帮村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员干部带头入户宣讲土地流转政策,耐心答疑,切实消除群众顾虑,同时,社区监督委员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决杜绝拖欠流转费、改变耕地用途等现象发生,让村民群众放心流转,为土地流转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党建谋发展,指明土地流转方向。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帮村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紧密结合村情实际及发展需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科学谋划土地流转工作,最终成功探索出“党支部+生产托管+效益分红”的新路径,实现土地资源的统筹规划与协同发展。
图为土地流转后的水稻田
流转利益共享,激活发展活力。今年四顷自然村的小伙子倪炎成了联盟社区土地流转的“领头雁”,也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倪炎敏锐地看到了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前景,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率先行动,在村里一口气承包了近百亩土地。他的成功实践,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也为乡亲们开辟了一条稳定的增收渠道。受益村民王竹堂对此感触颇深:“我们已经连续两年领到土地流转费了,每年开春,钱都按时打到我的账户上。有了这笔固定收入,心里踏实多了。”联盟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光斌介绍,土地流转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社区在启动前做足了功课:“我们组织了多次实地调研和入户走访,反复宣讲政策,摸清村民意愿。对于像倪炎这样的种植大户,更是严格核查了他们的征信状况和实际经营能力,并通过规范合同、引入监督机制等方式,力保流转过程公开透明,群众利益不受损失。下一步,社区还将继续探索,让土地流转的红利惠及更多家庭。”
图为联盟社区大场四自然村正在收割水稻
创新工作模式,确保流转收益。推行“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种粮大户+农户”等多元方式,由合作社、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以及白肉市场等企业,有力推动整村、跨村整合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价格最高达到1000元/亩。白肉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人才、技术和平台等方面的优势,提供全程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支撑,有力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依托安徽长江农林产权交易所“云交易”平台,引入线上竞价、线下协商等交易模式,吸引企业、个人参与竞标。截至目前,联盟社区在农林产权交易平台成交土地237.54亩,总金额达100余万元,实现了交易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升了土地流转的增值率。
联盟社区的土地流转工作,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的生动实践,为联盟社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书写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