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村里成立合作社,俺就把自家那几亩土地流转了出去,每亩地一年能有500元租金,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挣钱,一块土地,两份收入,太划算了!”近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姬家峪村的烟田里,村民王建平说起自家土地流转后带来的好处,不由喜上眉梢。
在姬家峪村,像王建平这样既当“农民”又当“工人”的村民不在少数,他们把自家土地流转给村办合作社管理,同时依托村办合作社就地务工,既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又增加了收入来源,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村办合作社队员正在采收烤烟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劳动力外流,部分土地撂荒,怎样把土地用好用活,成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关键。姬家峪村村两委根据本村自然条件,结合山区土地分布情况,创新土地种植模式,采取村委会协调、农户自愿的方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将零散地块整合成集中连片的现代化农田,发展特色种植,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今年这片土地种植的是烤烟,烟草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上门指导,还提供机械化冬整春耙、烟叶育苗、采收烘烤等专业服务,为我们做好土地流转发挥了重要作用。”姬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德海指着一处烟田说。
“为了丰富农产品结构,同时更好地保育土壤,这些土地会轮作白菜种子、丹参、小米、蜜薯等多种作物,合作社和相关部门会在农产品销售和加工上跟进服务,打造完备的产、销以及服务链条,帮助村民们轻松种地。”张德海继续介绍说。
“土地流转不仅让闲置土地动起来,还实现了农产品连片规模化种植,同时村办合作社让村集体产业活起来,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壮大。”姬家峪村村办合作社负责人侯振宝说。
合作社人员对村土地流转进行规划
随着村办合作社由“弱”到“强”,土地由“散”到“聚”,产业由“分”到“合”,村民的腰包鼓了,日子红火了,乡村也越变越美了,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回村加入到合作社这个共同富裕的大家庭。
“我原来在县城的一家工厂上班,离家四十多公里,没法帮家里人干农活,照顾老人孩子也不方便。现在我常年在村里的合作社干活,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收入比进城务工还高,既方便,又划算。”合作社队员刘永彬说。
下一步,姬家峪村将聚焦“产业更广、服务更优、村民更富、乡村更美”发展目标,围绕村民需求和服务升级等重点,强力推动村级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