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观山湖区百花湖镇:春育“泉水米”

2022年04月20日 来源:澎湃新闻

  清明刚过,谷雨未至,几场春雨过后,观山湖区上麦城村的村民挑着晴好天气,带着新育的秧苗开启了新一轮的农忙。

  “育苗是精细活,我年纪大了,有些照顾不过来……”年过古稀的凌春权有二十来年的水稻育苗经验,是附近几个村的育苗“专家”,村里有需要水稻育苗的都来找他,两百多盘育苗床已让他应接不暇。

  “一批稻种在温室育苗耗时大约一周,期间温室要保持恒温30度左右,而且湿度也很讲究,但相比泥土栽培,温室育苗的成活率要高很多……”对于育苗,凌春权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每斤种子50元的劳务费是他的收入来源之一。

  沿着田埂进入田区,油菜花已经谢尽,饱满的荚果随着风的节奏尽情摇摆。

  透过一片长势喜人的油菜田,张照友一家正在自家水田里不断把一根根秧苗插到泥与水之间,分根、入土,忙碌的春日期待着秋日的丰收。

  “现在是‘插小秧’,过段时间把旁边的菜籽收割了,就能够‘插大秧’,油菜水稻可以无缝衔接……”张照友笑道,“‘插小秧’要一根根插,急不得,要让种子发出来的根‘沾’到泥巴,一来便于它吸收营养,二来根系可以抓紧泥,不至于被一场大雨打‘飘起来’,或者被水冲走,而且插秧深浅也有讲究,太深了也长不出来。”

  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我们这里水稻打出来的米口感非常好!”对于自己一根根精心种下的水稻,张照友显得很是自信。“田里用的都是山里淌出来的山泉水,种子也经过严格挑选,是名副其实的‘泉水米’,家里的几亩田一年能收获几千斤的谷子,吃也吃不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张照友一家的笑容像春日阳光一样灿烂。

  间隔一块油菜田,李学珍家也在抢抓农时忙农事。

  早上七点多就到水田里“泡着”的李学珍正手脚麻利地将秧苗插好。交织在水田间的水渠也有到不了的地方,由于家中水田距离水源较远,没有合适的育秧田,李学珍借用其他村民的水田育小秧,等到小秧长成大秧再移种。

  “我们的田小,但一年下来也能收获一千斤上下的谷子,够一家子吃了。”李学珍笑道。“这些年,水渠这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劳作也会更加方便,再加上村里的白芨等产业,我们忙完了家中的农事,还可以去产业基地务工赚钱。现在大家的收入稳定,日子也更有盼头。”

  水田波光里人影绰绰,与偶生薄雾的绵延青山交织出一幅秀丽的山水田园画卷。田间忙碌的村民随处可见,大家弯腰挥臂,在田地间挥洒汗水,播撒希望,把勤奋写满整个春天。

  据介绍,目前百花湖镇已发放优质“泉水米”稻种近700公斤,在上麦城村、下麦城村、谷腊村、萝卜村划定700余亩“泉水米”核心种植区、建设“泉水米”高产示范区300亩,积极开展轮作、套种等模式,还计划将“泉水米”种植区全部推广“水稻+油菜”种植模式。

  “我们将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聘请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土地翻耕、育苗前后期管理等技术培训,计划开展培训5次以上,覆盖300人以上,培训建档立卡户50人以上,带动全镇1700亩水稻高效种植,并建立示范教育基地和品种选育示范田。通过高位推动、高技术支撑、高标准管理,实现‘泉水米’品种选育、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村民增产致富!”百花湖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周元进表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