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专家访谈

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三农”压舱石

2021年06月07日 来源:澎湃新闻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南阳时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奋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聚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任务,重抓重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等五项工作,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南阳市如何再接再厉,稳住“三农”基本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日,记者专访了副市长李鹏。

小麦收割现场

                      小麦收割现场

  聚焦稳产保供

  坚决扛稳政治责任

  记者:“十三五”时期,全市粮食生产连年丰收,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书写了南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请问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鹏:粮食产能持续提升。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80.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三增一优”:夏粮面积由2015年的720.77千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727.79千公顷;单产由341.02公斤/亩增长到368.55公斤/亩;总产由135.8亿斤增长到143.94亿斤;优质中强筋小麦达到80%以上,订单面积245万亩,累计供应市场粮食215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畜牧生产持续壮大。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47个,外调生猪达1500万头以上,外调牛100万头以上,外调羊500万只以上。特别是在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双疫情”防控紧要期,本地生猪市场日供应量稳定在5000头左右,日均外调生猪达1.5万头以上,有效保障了肉食品的供应。2020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005万头,存栏489.54万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存栏任务17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持续优化。以优质花生为主的油料种植面积达533万亩,总产量151万吨;蔬菜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产量1000万吨;牛、猪、羊、禽饲养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二、三、四位,肉蛋奶总产130万吨;发展袋栽菌类4.6亿袋、月季15万亩、玉兰24万亩、栀子5万亩、猕猴桃14.2万亩、山茱萸40万亩,规模均居全省前列。


  实施“四大行动”

  强力推进产业转型

  记者:南阳聚焦产业融合,实施了产业提升“四大行动”,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支撑”,请您介绍一下我市的主要做法好吗?

  李鹏: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集聚资源要素,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全市现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7家、81家、286家。新野纺织公司、牧原食品公司、仲景食品3家涉农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7个省级、1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全市19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年销售收入达799.3亿元以上,吸纳农民就业数9.4万人,带动农户20.5万户。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支持农业企业认证产品创品牌、统一商标兴品牌、精准招商引品牌。共创建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126个,其中,区域公用品牌8个,企业品牌26个,农产品品牌92个。

  实施新型业态培育行动。鼓励引导都市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全市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320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达到30个。全市100家都市生态农业重点园区年吸引游客达到430多万人次,一二三产业收入达到36.7亿元。农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5.6亿元,实现“五连增”。

龙大牧原生猪酮体预冷库

                          龙大牧原生猪酮体预冷库


  坚持绿色发展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记者: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总方向,我市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李鹏:以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为标志,农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2019年荣获全省首个“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称号,2020年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目前,全市有效期内有机产品证书共204个,绿色食品共14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共12个,累计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41万亩。

  以营造林规模连年全省第一为标志,“森林南阳”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共完成造林268.49万亩、森林抚育619.56万亩,造林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至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468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4083万立方米,“一带二区、一核十极、三网、百园、千村”的城乡一体生态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其中,探索创新的国储林项目“3+3+N”建设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

  以“千村万塘”综合整治入选全国基层治水经验为标志,“四水同治”稳步实施。创新建立“全域党建+河长制”模式,构建了“一体多元多层”的河湖管护体系,共成立4个市级河流管护联合党委、8个县级河流管护联合党总支,5000多名党员巡河护河治河。在全省率先开展“千村万塘”综合整治,累计整治坑塘2万余座,设立塘长(塘管理员)1.6万名,实现了“小坑塘”助力“大生态、大民生”。


  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激发发展活力

  记者: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必须用好用足改革这一重要法宝。我市如何聚焦深化改革,增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李鹏: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市确权耕地面积1458万亩,已发证承包农户223.79万户。探索推广了“孟楼模式”“高庙模式”。所有县均建立了土地纠纷仲裁大厅,所有县和196个乡镇设立了土地流转(或托管)服务中心。全市土地流转面积428万亩,托管面积485万亩。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72.49亿元,4762个村全部进行了股权设置与量化,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量化资产27.58亿元,涉及261.83万户。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908家,发展家庭农场9883家。探索实施了“金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直报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基本建立。通过直报系统已认证新型经营主体320家,发放贷款金额317万元。


  补齐农业短板弱项

  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做好重要农产品的大供给?

  李鹏: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30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

  千方百计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强力推进牧原集团“百场千万”等六大工程建设,尽快在南阳形成1000万头生猪全产业体系。到2025年,生猪出栏量稳定在1500万头左右。加快发展牛羊等草畜,202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以上。

  多措并举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探索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记者:南阳作为农业大市,如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李鹏: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持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电网、乡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农村电网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5G基站数量达到8500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网络。2025年全市50%以上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80%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2025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创建,整体提升村容村貌。

  重抓特色产业

  加快三产深度融合

  记者: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南阳怎样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李鹏:加快壮大“五大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壮大以月季、玉兰为主的“花”,以山茱萸、辛夷、宛艾草、唐栀子等8大宛药为主的“药”,以猕猴桃、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为主的“果”,以香菇为主的“菌”,以桐柏茶叶为主的“茶”五大特色产业。

  着力培育“八大特色集群”。突出抓好以牧原食品为龙头,以内乡(生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邓州(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黄志牧业等为支撑的肉食产业集群;以想念食品为龙头,以镇平(小麦)、唐河(小麦)、邓州(小麦)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曹氏百川等为支撑的粮油制品产业集群;以仲景食品为龙头,以西峡(香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家家宝食品等为支撑的食用菌产业集群;以宛西制药为龙头,以淅川(果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福森药业等为支撑的中药材产业集群;以南阳月季基地为龙头,以邓州新艺木业、南召锦天园林、南召东方蚕桑、桐柏茶业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以新艺木业等为支撑的林产品产业集群;以恒利康生物为龙头,果然风情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以满义农业等为支撑的果蔬产业集群;以三色鸽乳业为龙头,以三色鸽乳业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以盛全农牧等为支撑的乳制品产业集群;以赊店老酒为龙头,以赊店老酒生态产业园为载体,以卧龙酒业等为支撑的酒业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五大新型业态”。重点培育发展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康养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着力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进治水造林

  着力打造生态南阳

  记者:我市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渠首所在地和淮河发源地。请问“十四五”时期,林业、水利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

  李鹏:奋力打造森林南阳。加快南水北调水源地林业项目建设,持续大力度开展大绿化大造林行动,统筹抓好山区生态林、高标准农田区配套林网、生态廊道建设和森林抚育,推动造林绿化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从面上造林向点上造林转变、从单纯林业生态建设向乡村振兴转变。

  加快推进“四水同治”。扎实组织好唐白河干流防洪治理、淅川丹江河治理、卧龙区水系连通等项目建设,做好鸭河口水库清淤扩容、新建方城汉山水库和西峡湾潭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四水同治的质量和成效。

  深化落实河长制。深化“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督促各级河长认真履职、提升巡河质量。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打击非法采砂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智慧河长”信息管理系统普及应用,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河湖管护水平。(全媒体记者赵明媚赵黎陈琼文/全媒体记者陈琼陈辉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