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评估整理 > 土地整理

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开发整理:沟壑荒地变良田

2009年11月25日 来源:新华网

    7月的一天,我们来到门源青石嘴大滩村土地整理项目区,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平整田野里,生机勃勃的油菜花竞相怒放、随风摇曳,汇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随行的县国土资源局和乡镇领导介绍说,这片刚整理开发出的新农田,经综合配套,田成块、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已成为高标准的耕地,油菜花长势非常好,年产量增加20%多,正在为门源这个著名的“全国北方小油菜基地”增光添彩,成为60多万亩油菜中最亮丽的部分。

    这是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近年加大土地整理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向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2002到2009年,我省经国家和省级批准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项目50个,总投资3.1亿元,共建设高标准的新农田24.7万亩,新增耕地7.4万亩。原来的零碎、贫瘠的耕地和荒草地、裸土地、滩涂等改造为成块、连片、能灌、能排、土层深厚和肥力增加的高产稳产良田,显著提高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既新增了耕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又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切实保护了耕地。项目实施后生产能力普遍提高10%—20%,全省60多万农民受惠,新增耕地解决了15万多人的长远生计。

    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年增加粮食8千万斤,新增总增效益达到8683万元。为青海省的粮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为保证全省813万亩耕地保护目标乃至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切实抓好土地整理开发,我省国土部门首先加强项目申报、资金争取筹措等工作,自2001年启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以来,积极组织黄河、湟水河、大通河沿岸光、热、水条件较好的地区筛选、编制、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了20个国家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16个项目得到了国家批准,总投资1.8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2万亩,新增耕地2.1万亩。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自筹资金进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建设。截至目前,省级批准项目34个,建设规模14.5万亩,总投资1.22亿元,新增耕地5.3万亩。

    2009年全省又选择了16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5个项目的预算已报省财政审查;3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评审;5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未评审;3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

    为加强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管理,省国土资源厅从制度入手强化管理,下发了《关于加强管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理人员的通知》、拟定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计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文件资料管理办法》以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同时,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建立健全村民协调机制,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在土地整理开发中,认真做好土地权属协调工作,切实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不随意平调集体个人使用的土地。

    通过项目建设,布设灌溉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和其它工程,把原有的低水平农田和荒滩荒坡整理开发,形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的田水路林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增加耕地,扩大灌溉面积,降低灌溉成本,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和交通条件,不仅改善现有灌溉面积,而且使原有的旱地变为水浇地。

    项目的实施,增加了土地的人口容量、经济容量和环境容量。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的实施,将区内荒草地、裸土地和滩涂开发为耕地,提高绿色植被率,通过各级渠旁和田间路旁的植树造林,形成区域生态林网和农田防护林网,有效降低风速,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的作用,使区内生态环境超着更加有利的方向发展。(作者:康维海)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