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家庭农场

陈晓河与他的现代观光农场

2015年08月25日 来源: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作者:家庭农场,火龙果

 

陈晓河在护理种植园的火龙果。

  8月24日上午,艳阳高照,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家庭农场主陈晓河一边接着咨询电话,一边巡视着他的农场,他的家庭农场里,280多亩台湾壹等大红火龙果正值收获期。今年39岁的陈晓河在博白是个小有名气的种植大户,是博白县火龙果种植协会副会长。今年2月,陈晓河注册了“博白县丰俊家庭农场”,标志着他由一名农民转型升级为家庭农场主。

  在外闯荡多年,多次创业受挫

  陈晓河是博白县亚山镇民富村人,他从小就是一个“不安本分”的人。2000年,陈晓河毅然辞职,去深圳闯荡。他做过搬运工,进过工厂,当过服务员,整整8年,漫长的打工经历很苦,却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多少改变。

  2008年,陈晓河回到家乡,先后开过饭店,做过木片厂,但因为缺少管理经验,没过多久就相继倒闭了。随后,他又与人合伙经营货运、新型肥推销,但均以失败告终。虽然饱受挫折,但陈晓河并不放弃创业的梦想。一次,陈晓河认识了桂林的一个蔬菜商,在聊天时对方讲到博白的气候特别适合发展果蔬种植,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开始把目光转向农业种植。

  种植火龙果,他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路

  2011年10月,陈晓河与家乡兄弟成立了一个祥富蔬菜种植合作社,信心勃勃的他租了一百多亩地,种植黄瓜、茄子、苦瓜、辣椒等作物。但由于没有技术、毫无种植经验的他再次遭遇挫折,仅仅一年时间,经济亏损50多万元。当时,失败的打击几乎让陈晓河快要崩溃了,合作朋友也分道扬镳,为了发放工人工资,他把小车卖了,每天肥料、运输等老板的催债电话一个接一个,他几乎失去活下去的信心。

  2012年12月,博白水果办的一个朋友给了陈晓河一个建议,就是种植火龙果。陈晓河调查发现火龙果不仅好看、好吃、好种,而市场行情不错,很快他就沉迷于火龙果种植的摸索。他最先选种的火龙果品种是桂红龙1号。3个月后,他决定孤注一掷,在租种的一百多亩土地上种植火龙果。没有资金,他贷款;没有技术,他远赴广东、福建等火龙果种植基地学习;没有经验,他跟果农彻夜守候,亲手种植、施肥、授粉、采摘。每天天不亮,他就到了田间地头,每一垄、每一株、每一个果实生长的过程,他都详细地记下;晚上,与当地的一些同行沟通,学习护理、施肥、除草、浇水的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公作美,加上有国家政策的扶持,陈晓河种植的火龙果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并在市场上做足了文章,第一次卖苗,他就收回了成本,还清了贷款。

  2013年博白县客家文化节上,陈晓河的火龙果大“露脸”!两百多亩连片种植的火龙果极其壮观,走入其中,几乎找不到出来的路。钦州、湛江、甚至广东的同行老板都过来学习取经。

  丰富家庭农场的内涵,发展观光农业

  一次,陈晓河到广东深圳一个台湾水果示范园学习取经时,了解到一个火龙果新品种——壹等大红,他发现这个品种在全国都是少见的,这种品种皮更厚,耐磨,更适合长途运输,果更大,平均重量可达到1.5斤/个,大果率达到86%,肉质也更甜美,甜度达到21°,而且更耐挂,可以挂果到第二年清明,错开了火龙果上市的旺季,市场行情更好更稳。今年3月,他当机立断,投资85万元引进了台湾壹等大红,试种成功后他大规模种植,积极推广,逐步得到了国内各地种植户的认可。

  “种植壹等大红,第二年就可以回本,第三年就是丰收期,可收获10年以上,每亩产值可达到5万多元,发展前景很好,必定会成为国内一流品种,我看好它。”陈晓河自信地说。火龙果种植成功了,每天都吸引大批市民前来采摘,甚至还有旅行社组团来采摘,陈晓河忙得不亦乐乎。

  在陈晓河的家庭农场,还有成片的向日葵和格桑花,美不胜收,花田里,来观光采摘的游客也不少。陈晓河告诉记者,他打算把农场办成一个农业观光园,引进更多品种,丰富内涵,满足游客们的观赏需求。目前,他已经种植了40多亩向日葵、10多亩格桑花,试种的台湾香水柠檬也结果,将他的农场装点得美美的,他还在农场的低洼地带挖了鱼塘,打算种下睡莲。

  博白“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模式典范

  农民的责任田块小埂多,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集约化管理,是眼下区内鼓励推广“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模式。“小块并大块”后,通过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农业获得规模效益,生产力大大提高,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农民得以摆脱土地束缚,转而从事二、三产业,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

  善于学习和捕捉机会的陈晓河成为博白县试点实施“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模式典范。今年,陈晓河以每亩年租金1000元的价格租种500亩土地,将原来零星分散的耕地整理连片,依托广西农科所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扩大优质火龙果品种的种植规模。同时,学习先进的新型水果合作社管理方法,优先供应种苗给本村农户以及附近的群众,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种植火龙果,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将民富村打造成为一个特色火龙果基地。陈晓河对发展家庭农场也有自己的感触,他说,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只剩下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劳动力很宝贵,很稀缺,办家庭农场还得在降低人工成本上多花力气,种植规划上应从增强机械化的程度,方便规模耕作,提高劳动效率下功夫。(记者张武军覃政)

  (原标题:陈晓河与他的现代观光农场成博白“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模式典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