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家庭农场

石柱:“家庭农场”开花 返乡农民年收入翻了10番

2014年05月21日 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 

  马泽贞的家庭农场

  人民网重庆5月20日电(魏一东)早上6点半,马泽贞就起床离家,来到对面自己承包的家庭农场里,检查番茄的生长状况。不久,聘请的长工们也陆陆续续赶来,开始一天的劳作。“十几亩的番茄就马上就要成熟了,我得盯紧一点,可不能耽搁了客户们。”马泽贞说。

  今年40岁的马泽贞是重庆石柱县龙沙镇大沙村人,3年前和丈夫一起背井离乡,去到广东打工,自己在那边帮助别人种植蔬菜,两人的年收入加起来4~5万元。去年初,由于公公婆婆过世,两个正在上学的子女没有人照顾,马泽贞便回到了老家。此时,正好石柱县围绕做强做优绿色生态效益农业,探索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创办家庭农场,马泽贞突然看到了机会。

  “我在广东那边学到了种植技术,现在回来了,正好能用上。”马泽贞说。而让她下定决心的,还有政策的扶持。据了解,为了发展家庭农场,当地镇政府不久帮助农户完善配套设施,修了公路、搭建好大棚,重点在家庭农场的品牌培育、保险补贴、市场开拓、生产性救灾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扶持,还设立了专项资金,每户补贴3万元,又帮她申请了微型企业,得到了近5万元的补贴,加上自己的一部分自筹资金,马泽贞一下子流转了26亩土地,办起了蔬菜农场,主要从事番茄、黄瓜、辣椒、香菜、豇豆、白菜等蔬菜的种植。

  随后,马泽贞雇佣了6名同村人来自己的农场长期帮忙,这些大多是把自己土地流转出去了的农民。最初,这些人不愿意流转土地给马泽贞,认为“流转”就等于“失地”,保住土地有利无害。马泽贞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流转土地后不仅每个月可以拿到土地租金,来自己农场长期打工,一个月还有1500元的工资。“拿着双份收入,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马泽贞说,而在农忙的时候,自己还回雇20~30名劳动力来临时帮忙,按天数计算报酬。

  马泽贞聘请的工人在家庭农场里劳作

  “在家创业比外出务工是要辛苦些,但有三大好处。”龙沙镇镇长潘联盟说,可以照看老人和孩子,可以让撂荒的肥田沃土复耕,可以和家乡的农户捆在一起发展。据了解,为了发展家庭农场,石柱县相关部门会定期深入乡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咨询和培训活动,并指派农技员为服务家庭农场服务。并通过网络和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和价格等信息,方便农户掌握市场动态;每年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引导发展“订单农业”,提升家庭农场市场竞争力。

  石柱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家庭农场使家庭承包户分散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解决了家庭承包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实际问题,实现农户经营和规模经营有机结合。同时比普通承包家庭更有能力接受推广和使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通过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引领一批农户熟练掌握先进科技、优良品种、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目前,除了马泽贞,该县已经有117家农户达到家庭农场认定标准,正在完成注册事宜。

  2013年,马泽贞的家庭农场产值达到100万元,纯收入60万元,比起之前的打工收入,直接翻了10多倍。去年底,马泽贞的丈夫也从广东回来,帮助她一起打理。今年,马泽贞的蔬菜已经打通万州、丰都和主城盘溪市场的销售,土地规模也扩展到了50亩。

  “现在就我一个技术员,所以我还是需要天天下地,等把更多的技术人才培训出来了,我就去专心搞下游的渠道销售了。”坐在自己刚刚花了7万元换的中型货车上,马泽贞展望着未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