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评估整理 >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支撑点(组图)

2013年03月26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2年8月,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徐绍史在副省长刘永富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高沿山土地开发综合项目。
( 2 )
2012年8月,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徐绍史在副省长刘永富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高沿山土地开发综合项目。
2012年8月,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徐绍史、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局长杨璐在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视察高沿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 2 )
2012年8月,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的徐绍史、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局长杨璐在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视察高沿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土地整理后栽种的农作物
( 1 )
土地整理后栽种的农作物
土地开发后建成的日光温室
( 1 )
土地开发后建成的日光温室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整理前
( 1 )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整理前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整理后
( 1 )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整理后

  本报记者 董金霞

  近年来,随着榆中特色农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兰州高新区榆中园区、和平工业园区等项目的推进,建设项目对土地的占有量也越来越大。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日益增加的土地用量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面对这对矛盾,榆中县国土资源局一方面加大对土地整理的工作力度,加大土地开源工作;另一方面,严格审批建设用地项目,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榆中国土资源部门组合拳式的有力举措,有效保证了当地农业经济和非农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了政府、农民、开发商等各方利益,为榆中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8月,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一行在榆中视察时指出,榆中县把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高效农业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起来,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榆中声名鹊起,远近闻名,靠的不单是俊秀的兴隆胜景,也不仅是富有传统文化的青城古镇,更是当地高原夏菜基地的迅速崛起。每年数量庞大的绿菜花、娃娃菜、芹菜等高原夏菜被输往兰州周边地区,更多的被远销至广东、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榆中高原夏菜的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榆中县政府也致力于做大做强高原夏菜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将高原夏菜特色产业打造成榆中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高原夏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的浪潮也正在迅猛席卷榆中。扼守着兰州东大门,坐拥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和平新城、大学城等的兴起,兰州高新区榆中园区的规划和兴建,道路等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完善。

  一方面是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对耕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城镇化趋势对建设用地的数量也急剧增加,既要坚守红线,保护基本农田,又要确保建设用地,保证非农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增加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农业经济与非农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条腿,偏颇任何一方都将导致当地经济畸形发展,影响当地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成为一切发展的核心因素,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丁华林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榆中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加,作为土地主管部门,他们压力较大。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榆中县土地供应呈健康发展的态势,耕地保持着稳定的占补平衡,建设用地供应充足。丁华林局长坦言的压力并没有让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在进一步采访中,记者获知,在过去的一年中,榆中县国土资源局在做好土地管理常规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有效维护了耕地数量,又提供了充足的建设用地,确保了政府、投资商等有关各方的利益。

  着力开展土地整理力度

  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坚守耕地红线,保护基本农田数量,这是国土人肩负的第一要职。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切实有效维护耕地数量,确保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是关系到国民的吃饭问题,更是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长期以来,榆中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坚守耕地红线不突破的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监管制度、先补后占制度、加大土地开发力度等相关措施,打出了一套保护耕地的组合拳,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当地耕地数量。

  2012年,榆中县和各乡镇签订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乡、村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到了图上,落实到了村组,落实到了地块,落实到了农户,在全县23个乡镇241个行政村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标志,明确了基本农田保护区。

  在项目报批中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制度,切实落实建设项目用地与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工作,确保了全县耕地保有量为15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07万亩。

  然而,以上两项措施并不是当地实现占补平衡的关键,真正让榆中县耕地保持占补平衡的核心措施是土地整理和开发。

  记者在实地采访时,进一步了解到,近年来,由于项目建设用地,和平镇、金崖镇、来紫堡等川区乡镇人地矛盾尤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榆中县国土资源局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使部分被征地农民重新有了耕地。

  记者从该局提供的材料上了解到,根据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要求,2012年该局对全县土地整治进行新一轮规划编制。规划编制制定了规划期内土地整治战略和目标,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评价规划实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该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年,2015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展望年。2011—2015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5万亩。2011—2020年,规划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8万亩,可新增耕地面积4万亩,其中:2011—2015年规划实施11万亩,可新增耕地面积3万亩;2016—2020年规划实施7万亩,可新增耕地面积2万亩。

  在具体的土地治理方面,2011年实施了高崖镇马家集村大沟湾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和青城镇五坪(二期)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其中,高崖镇马家集村大沟湾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总面积2155亩,建设规模1995亩,总投资964万元,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51亩,新增耕地率13%。青城镇五坪(二期)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总规模2595亩,总投资1109万元,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360亩,新增耕地率14%。两项目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 2012年6月全部完成了工程建设内容。

  2012年,按计划完成高崖镇马家集大沟湾、青城镇五坪(二期)土地开发项目2个,总投资2072万元,规模4590亩,开发面积559亩,整理面积4031亩,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612亩,省、市已组织验收。正在实施高崖镇马家集(二期)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上花岔乡白禄村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小康营乡李家营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来紫堡乡火家店村陈家沟土地开发项目等5个项目,共计整理土地面积2万亩,仅前三项工程新增耕地1022亩。

  其中,所有的土地整理项目中,尤其以2009年实施的高沿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最为“精彩”。该项目涉及金崖镇、连搭乡2个乡镇7个行政村,整理土地1.2万亩。2012年初,项目竣工验收,新增耕地9100亩。该项目是集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高效农业示范项目“五位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其中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搬迁农户666户、2660人,搬迁对象主要为北山干旱地区和全县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目前666套住宅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项目建设以来,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和省、市、县领导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调研、检查、指导工作。2012年8月,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局长杨璐一行在省、市、县领导陪同下调研了高沿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对该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将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新农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高效农业示范综合项目有效结合起来,切实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群众生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规范土地出让行为

  全力服务项目建设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既要保证建设用地的充足供应又要保护基本农田数量,这件工作是典型的说起来相当容易,但做起来极其困难的事情,也才真正体会到国土人肩膀上担负的责任和压力。

  从这几年国内经济发展的模式看,城镇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确保项目建设用地则是一个地区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配套因素。所以,能否提供充足的项目建设用地,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该地区城镇化的进程。

  在确保基本耕地数量的同时,还要确保当地非农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正常项目建设的土地供应,农业经济、非农经济,缺少了哪一样,当地发展都将受到影响,国土人担子两头的重量都得兼顾到位。记者了解到:虽然当地的土地整理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亮点频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国土人在对待项目建设用地时,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尺度,乱批滥批土地,相反,他们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依靠市场分配,在做好土地精细管理的同时,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在确保项目建设用地方面,榆中国土人的第一个正确做法是,规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行为,严格出让程序,全面公开公正公平开展土地出让工作。在出让合同中严格约定土地出让金,规定受让人在限定期限内上缴中央国库。同时,规范运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及时准确上传各类数据,指定专人按时上报每月土地供应情况及各类数据。

  在矿产资源市场建设方面。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新设采矿权按出让计划报市国土局批准后进行公开出让,对到期采矿权进行了严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办理有偿延续登记,市场配置率达到100%。积极推进矿业权交易监管平台建设,利用全国矿业权出让转让公示公开系统,按照“谁发证、谁发布”的原则,对采矿权出让情况、成交结果等信息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个有效措施是,在项目用地审批方面,积极做好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榆中县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更新区片地价和统一年产值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区片地价和统一年产值编制工作,全面搜集、准备、提供相关资料,委托省规划院按进度要求编制区片地价和统一年产值。并加大基础测绘工作力度。完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并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完成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由市政府批准实施,完成29个批次4600亩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编制。

  正是因为措施得当、工作有力,2012年榆中没有出现一例项目因为土地问题被延缓和耽误。

  强化基础工作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保护基本农田及确保建设用地是国土人主要的职责之一,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工作,但这并不是国土人工作的全部。当记者近距离走进这个群体的时候,才发现他们还担负着许多其他工作,这些工作看似不太重要,但繁琐、复杂,事无巨细,都需要这个群体尽心而为。

  随着采访工作的深入,这些基础工作也逐渐在记者面前展开。在过去的一年中,榆中国土人做出的工作还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加强地籍基础管理。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23个乡镇268个行政村1055宗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全力做好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办理土地登记发证98宗。

  二是开展国土动态巡查,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建立了干部包乡巡查制度,对城关、和平、金崖、定远、来紫堡、夏官营等重点乡镇进行了全面巡查,对新建、在建项目逐宗进行审查梳理、登记并建立巡查台账,及时制止、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做好土地矿产资源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砂场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榆中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榆中国土资源局配合水务、公安等多家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整治,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全县65家非法采砂场采取断电、拆除洗砂台等措施实施彻底关闭取缔,督促非法采砂业主进行砂坑回填、疏通河道、耕地恢复等工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出让的原则,该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法》和《探矿采矿权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和《榆中县河道采砂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委托北京京羲拍卖有限公司,对符合公开出让条件的16家采矿点的采矿权进行了依法拍卖,河道采砂清理整顿工作进入了合理规范的开采程序。

  四是加强管理职责,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他们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全面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积极开展矿产资源勘查专项整治工作,向各探矿权人及时转发了相关文件,督促探矿权人开展自查自纠,对矿业权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矿业权人进行整改;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督促65家矿山企业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进行了审查备案。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率和监测年报审查合格率均达到100%;积极做好探矿权采矿权年检及统计年报上报工作,对到期的27家采矿权受理了延续登记申请,待采矿权价款评估工作完成后进行有偿延续登记。

  五是狠抓地灾防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市要求,编制完成了《榆中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榆中县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应急指挥领导机构,加强了县、乡、村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网络;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巡查制度和速报、月报、年报制度,完善地质灾害应急责任制等各项防灾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防治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和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工作;及时转发省市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紧急通知和重要天气黄色预警通知,邀请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专家对各村委会负责人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与防治。在各隐患点设立警示警语牌,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设立监测点,指定专人进行监测等措施,全面进行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积极做好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详查工作,查清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位置、类型、规模等基本信息,为制定符合榆中县实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虽然这些基础工作很难出彩,但是这些工作依然被榆中国土人做的井井有条,不乏亮点。正是这种平凡中透射出的亮点,让我们见识到这个群体不凡的智慧和工作能力。

  注重规划安排

  推进工作深度开展

  在此次采访即将要结束的时候,记者也进一步了解到,早在2012年底时,榆中国土资源局就对今年的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今年他们将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土地利用方面。全面做好已上报待批建设用地的各项跟踪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用地尽快审批,项目尽快落地。

  (二)开发整理方面。一是完成高崖镇马家集大沟湾(二期)、上花岔乡百禄村、来紫堡乡火家店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并组织验收。二是继续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开发力度,积极组织实施上花岔乡上花岔村、甘草店镇果园村、和平镇高营村、园子岔乡万羊村等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争取完成省市下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开发及梯田建设任务。

  (三)地籍管理方面。做好日常登记发证、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权属纠纷调查处理工作。全力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四)勘测规划方面。完成建设项目用地勘测定界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地形测绘和竣工图测绘。

  (五)矿产管理方面。一是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继续推进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二是加强采矿权延续、转让、变更的审查管理工作,维护矿业秩序健康稳定有序发展。三是督促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按时足额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保证金。四是加强宛川河流域河道采砂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河道采砂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六)执法监察方面。按照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全县闲置土地进行清理。针对当前全县土地违法特点,进一步巩固卫片执法成果,健全县、乡、村三级执法网络,加强执法动态巡查和专项检查,下功夫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不断规范全县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七)地灾防治方面。积极申报实施易地搬迁避让项目。继续加强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工作。

  记者手记

  近年来,榆中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既要保证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用地之需,又要保证当地城镇化建设速度,确保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土地理所当然地成为促进当地产业立项的核心因素之一。为让土地成为促进榆中发展的利好因素,不使其成为制约因素,榆中国土资源局因地制宜,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在土地节流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开源工作,有效保证了农业用地和项目建设用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