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业界观点

土地整理让低产田成了“香饽饽”

2008年12月31日 来源:农民日报

 走进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大练庄村果园,金黄色的优质梨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果园主人告诉笔者,过去这里是一片低产田,土地沙化,种什么都没好收成,村里分地谁都不愿要,去年镇里投资对这片涉及8个村约一万多亩土地进行集中连片整理,平整土地,修路打井、修输水管道和农田防护林等,以前“只见播种子,不见绿庄稼”的低产田,如今变成了村民争相投入的“香饽饽”。像榆垡镇一样,截至到今年9月,全区已对56246亩土地进行了整理,投资达一亿多元。

  从风沙危害区到绿海田园

  大兴区位于首都南部,永定河左岸,历史上由于受永定河长期摆动和决口的影响,全区60%的土地沙化,形成五条沙带,大小沙丘达3000余个,加上华北半干旱季风气候的影响,使大兴区成为北京市五大风沙危害区之一。风沙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长期制约着该区经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兴区委、区政府把治沙工作确定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1981年,大兴区被列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根据工程要求,本着“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农田林网以提高防护效益为主,主干路、河绿美兼顾,片林、果园相结合,防风固沙和增加收入并重,村庄为点,美化为主”的要求,本着“治沙治害、致绿致美、治穷致富”的方针,开展了造林治沙、发展经济的系统建设。在永定河沿线营造防护林,在裸露的沙地上营造片林和果园。在沙区以开发沙荒地为重点,进行了农、林、牧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沙区综合治理。以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为手段,以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为目标,开发旅游林业和休闲林业,把造林治沙推向新高度。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网、带、片、点相结合,田、林、路、井、电相配套的沙区防护林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成使昔日肆虐的风沙危害得到遏制,大兴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昔日缺林少绿、风沙肆虐的贫困之乡,已变成首都绿海田园。

  土地整理成就设施农业

  如果说,防风治沙是一轮较大规模土地整理的话,那么从2006年进行的土地整理则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这次土地整理的特点是结合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项目工程对农村田、林、路、电、机井、村进行综合整治,开发整理未利用土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2006年,大兴区被国土资源部正式确定为“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确定土地整理项目区涉及庞各庄、榆垡、礼贤、魏善庄、安定、青云店、长子营、采育8个镇12个项目片区,面积约15.8万亩。

  这次土地整理按照“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要求,推进土地开发整理,达到基本农田标准化,占补平衡,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确保粮食及特色农产品生产安全这一主线,节水、保肥、治沙,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本农田标准化,即土地整理集中连片,田块平整、规则,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达,防护林网配套,土壤改良措施配套。用榆垡镇农民的话说,经过整理的土地扣上棚就能种植西瓜、蔬菜,栽上果树就是高标准果园。

  明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土地整理开发后的大部分耕地成为设施农业区,推进了都市农业的发展。通过土地整理有效地降低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根据对大兴区一些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调查,土地整理后,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农作物产量增加20%,生产成本降低20%;同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Npage}

  据了解,自1999年至今,大兴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6.7万亩(其中国家级投资面积约1.1万亩,市级投资面积0.32万亩,自筹投资项目约5.2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约4.12万亩(主要以开发复垦项目为主),总投资约1.5亿元。通过土地整理,不仅满足了大兴区占补平衡的需求,还使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保障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搭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平台

  大兴区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组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了当地的耕地面积不减少,为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土地整理为农民搭建产业平台。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点。通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建设,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实现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发展设施农业奠定了基础。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土地整理多达56246亩,其中80%的土地发展成为设施农业,占全区设施农业的45左右。大兴区礼贤镇素有“首都南菜园”的美誉。该镇在2006年、2007年先后整理祁各庄等7个村和东郏河等10个村土地达30000多亩。目前,全镇设施保护地面积为2万亩,年产各类优质蔬菜达到2亿公斤以上。在种植品种上也由单一的白菜、萝卜、西红柿等大陆菜,发展到现在的八角丝瓜、奶白菜、嫁接黄瓜、七彩大椒等名、特、优新品种达到40多个。其中,龙头村的大椒、伍各庄村的冬瓜、东梁各庄村的茄子、紫各庄村的西红柿等,已形成了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村级蔬菜基地以及沿京城南中轴路两侧的“十华里蔬菜长廊”和沿大礼路两侧“十华里蔬菜长廊”。全镇日光温室、大棚总数已达6000个,形成了规模化发展的格局。

  土地整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土地开发整理综合项目通过生态林建设,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强了水土保持能力,对大兴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改善田块之间的道路网络,沿路种植防护林带,涵养了水源,使项目区的农地不再受风沙影响。另外,绿树成荫的高标准农田,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对治理北京地区的沙尘现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魏善庄镇对前苑上等13个村18524亩土地进行集中整理,农田进行统一规划,林、田、路、渠、桥、机、电、水等设施综合配套,一次成型。按照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林网配置原则,将乔、灌、花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成了集生态、经济、景观于一体的疏透型防护林体系,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