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业界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朱晓丽:当好“土地医生” 为改良土壤“开药方”

2024年03月04日 来源:西部网

  天色微亮,键盘声不停,手机响声不断……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实验室、教学一线,这些天来,在陕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抓住空闲时间,一遍遍地修改着今年的建议。

  “土地是支撑我们食物来源的重要母质,有的土壤受污染生病了,我们研究新技术,为其‘治病’是十分紧急且必要的。”17年来,朱晓丽始终致力于土壤修复研究,坚持做好“土地医生”,为生态环境事业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用智慧创新思维履职,守护好老百姓的“饭碗田”也是朱晓丽的最大心愿。

  在陕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

  去年两会,朱晓丽提出了《关于深化耕地污染土壤防治,提升粮食安全》的建议,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重视。“去年两会结束后,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持续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标准的研究和建立。同时,还加大示范力度,及时推广综合防治新技术,充分发挥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的作用,这些做法让我感到十分欣喜。”朱晓丽说。

  今年两会上,朱晓丽将履职目光继续聚焦到农业环境领域,针对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土壤质量提升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话题提交相关建议。

  “我国80%的矿产资源分布在西北地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突出,但长期以来资源的无序开采,对西部的水体、土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而西部地区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平台和人才等差距影响,在土壤修复示范方面开展较晚,大面积治理推进方面进展缓慢。”朱晓丽表示,面对如此矛盾,应加快建立西部农田土壤绿色修复示范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安全性,才能最大程度守好“饭碗田”。

  除了土壤修复和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朱晓丽重点关注的方向。“目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涉及部门较多、责任主体划分不明确、后期管护资金投入不明确等问题,同时也没有考虑秸秆还田对土壤产生的影响。”朱晓丽说,去年自己提出关于加大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等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仍存在不少缺口。对此,朱晓丽建议,应加大针对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影响和模式的研究,实行秸秆间歇性还田,保障粮食持续高产。

  “我希望能把土壤修复这一件事做好,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土地安全是我的责任。”朱晓丽说,新的一年,自己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群众关注热点,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脚踏实地做好调研,用智慧、创新的科研思维履行好代表职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