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土地托管

济南土地流转的探索之路(图)

2012年05月11日 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土地流转的探索之路 出现多种主导形式

  济南土地流转的探索之路 出现多种主导形式

  编者按

  近日,章丘市龙山街道19个地块流转签约仪式举行,2000多名农民变成了“工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正经历着这样的转变。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截至去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43.29万亩,较上年增加7.29万亩。今年,更多的土地流转方式开始出现,政府主导、合作社主导、园区主导等多种模式都有,但无一例外皆是在摸索中前进。

  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使一部分农民土地通过流转向另一部分农民集中,农业才会形成集约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土地流转,就没有现代农业。实现土地流转,集中由少数人通过投入资金、技术来开发经营,既可以防止土地抛荒,又可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实现土地流转,可以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现象,有利于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近日,本报记者兵分三路,分别来到济南历城区、济南市中区、济南章丘市进行调查采访,探寻济南土地流转的发展现状。

  历城

  政府主导型———

  唐王百亩农业园区达40余家

  暮春时节,草长莺飞,甘蓝、西葫、韭菜……各种时令菜蔬正在铆足了劲生长,展示着生命的活力。早上七点半,唐王镇西王村宏园翔合作社的社员王连军吃过早饭后,骑车赶往他们的农业园区——— 宏园翔新奇百果观光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而这里,已经是广大市民进行蔬菜采摘、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在园区采访的一上午,先后有3批市民共计50余人来到宏园翔新奇百果观光园采摘蔬菜、瓜果,王连军的工作就是为市民提供解说、过秤、装箱、收款等服务,一上午市民采摘的草莓、西葫、甘蓝等就装了30余个箱子,王连军拿着2000余元的钞票,脸上堆满了笑容。除了市民采摘外,一上午来园区订购蔬菜的单位车辆有了七八辆,个个满载而去。

  据园区负责人王连成介绍说,该园区实行统一流转土地——— 统一供苗——— 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30余名社员可获得每亩每日30元工资+年底分红回报,年人均增收3万元;同时带动全村120户、500名农民参与都市农业开发建设,目前全村调整结构面积6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3/4以上,西王村已成为全镇特色蔬菜、瓜果种植示范村,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土地流转不仅带来全镇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流转土地的农民每亩土地一年租金达1000元,再加上到园区打工、年底分红,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更多的转向了二三产业,土地流转真正释放了劳动力资源的潜能,使农民实现了一份土地多份收入。”唐王镇副镇长李在臣介绍说。“一亩地的收益三四千元,除了养家糊口外做不了什么大事,通过流转土地,100亩的收益集中在一起就是三四十万,集中起来有利于扩大再生产、丰富园区功能,发展农业旅游。”谈起发展蔬菜采摘、观光农业,于家煜春种植园的于振禄兴致勃勃,不但市民来采摘,农产品的牌子叫响了之后,市区家乐福等超市还上门来收购农产品,实现了农超对接,减少了运输等成本投入。

  目前,唐王镇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的占地面积100亩以上的农业园区就达40余家,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万余亩,涉及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和环节,土地流转成为串起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连心线”,把5000农户、2万农民纳入了“合作社+企业+园区+市场”的产业化经营,增强了单家单户所不具备的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一季度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295元,同比增长10.6%。

  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土地流转,历城区的做法在全市独树一帜,而且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统一流转合同文本。所有各镇(办事处)土地流转统一使用由区农业局监制的流转合同,在合同中明确了流转期限和流转资金递增幅度,避免因流转期限过长引发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发生;二是实行登记制度和报、备案制度,完善档案管理。每宗土地流转合同签订时,都要到街镇经管站或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行登记备案,由街镇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档案;三是培育和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在农村土地较多的仲宫镇、唐王镇、董家镇、西营镇、彩石镇、郭店街道、荷花街道等7个街镇建立起规范的土地流转服务大厅,6个街镇依托经管站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成立土地流转信息员队伍,在城镇中心比较显眼的地方设立了电子屏幕,在区域内发布流转信息,同时依托济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对外发布流转信息。村级建立土地流转联络站,为流转双方提供合同签定、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内容,自上而下规范有序推动土地流转。{Npage}

济南土地流转的探索之路 出现多种主导形式

济南土地流转的探索之路 出现多种主导形式

  市中

  企业主导型———

  山体流转立体化发展园区农业

  在与济南市区关系紧密的市中区,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以园区农业流转最为典型。记者采访了市中区农发局,并走访几家现代农业园区了解到,园区内山体流转面积较大,且土地利用率较高,其中渗透着较高的智力因素,服务业与旅游业也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逐步兴起。“现在我流转的土地有将近4000亩,其中2400—2500亩是山体。”市中区绍而老家农场负责人崔立荣介绍,山体流转以集体流转为主,即与村集体签订长期流转合同,“主要涉及绍而村和蛮子庄村,与村集体签订合同比较省事,我一口气儿签了30—50年。”

  这些通过集体流转方式流转过来的山体,崔立荣用来建立水库、池塘、进行中草药种植和旅游开发等。记者来到崔立荣刚刚流转来的“生肖谷”看到,连片的山体上有12条“分水线”,因此被崔立荣寓意为“12生肖”。“山谷里建上水库存上水,以后我们的生产用水就足够了,虽然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但是长远来看,比打井成本低得多。”除了修建水库,崔立荣还在山谷里种植了许多中草药材,桔梗、金银花、枸杞等品种都在试种过程中,预计未来将达百种。“中草药总占地面积2000亩左右,今后我打算带动周边百姓也种植中草药,扩张到5000—6000亩。”崔立荣说。

  除了通过村委集体流转的方式,崔立荣介绍,他还与当地百姓签订了一对一短期流转合同,“因为山体大多用来做设施建设、水面建设、旅游开发等项目,投资时间长,需要一签几十年,但是长期合同的弊端是资源占用太大。”因此,崔立荣以1年1交租金的方式从3个村里300多户百姓手中流转了一千多亩土地,用来种植粮食、蔬菜和进行猪、鸡等牲畜的散养。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愿意留在农村的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我们农场里有80%—90%的农民是50后或60后,其中又有95%是女性。”崔立荣介绍。记者从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蛮子村的张姓妇女处得知,她每年年初可以领到1000元/亩的租金,给农场打工每天有40元的工资,每月干得多还可以拿奖金,最多每年能领到2万元。“实践证明,现代农业必须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才能提高利用率。”济南丰茂现代都市农业园负责人王建明说。济南丰茂现代都市农业园位于济南绕城高速南出口附近,“这里距离济南市区近,土地价格比起郊区要贵4—5倍,产出率低的话是不可能生存的,因此我们要引进智力资本,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王建明说。

  王建明认为,解决近郊农业的方式就是提供高端服务,提高土地产出率。因此庄园里种植了多种进口月季,30多个品种的观赏荷,9种梅花,以及5个品种的海棠。同时,庄园还组织青少年联谊活动、车友会露营等活动,吸引市民前来体验。

  在园区打工的农民都转为了“产业工人”。“我们这里向市民出租菜园,每60平米年租金5000—6000元。此外,还养有珍稀苗木花卉、锦鲤、藏獒等。一棵梅花1万多,一条锦鲤58万,来打工的农民就负责打理这些菜园花木。”王建明说,由于种植技术含量较高,他们会对农民定期进行培训,传播现代农业理念,因此,到庄园打工的农民50岁以上的仅占一半,其中女性为1/4。“每人每月工资能拿到2000元左右,此外还有过节福利等。”{Npage}

 章丘

  合作社主导型———

  “土地托管”让农民省力省钱省心

  土地仍归农民自己所有,但土地的“管理权”委托给农机合作社,这种不同于土地流转的新型“土地托管”模式,近日出现在章丘的辛寨镇和高官寨镇。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这种模式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还能达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效果,颇受农民欢迎。

  当记者问到愿不愿意将自家的地托给合作社时,柳塘口村村民纪正强答得很是痛快:“咋不愿意呀,地托给他们,夏收和秋收的时候不用跟厂里请假啦。”

  “忙活一年,一亩地也就收个七八百块钱。可要是跟烤漆厂请假,一天就得少收入一百块。”纪正强说,“跟合作社签了合同后,就省事多了,忙时不用回家,合作社把粮食给送到家中,而且收割、耕种比平时还有优惠呢。”纪正强所说的优惠,是指合作社每年提供小麦联合收获、玉米机播、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土地深松旋耕一遍、小麦机械播种等6项农机作业服务,共收取费用275元/亩,如果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就可享受5%的优惠;如果农户在签合同时一次性将作业费交齐,则可优惠8%。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依托当地的农机合作社,目前针对粮食作物推出“全托”和“半托”两种服务模式,农户可自由选择。“全托”就是农户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全权管理,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农药、肥料;统一耕地、播种、收割;统一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委托管理服务;“半托”就是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可选择服务,如只选择由合作社进行机械播种、收获,田间管理还是要自己干。

  这种新模式之所以受到农民欢迎,是因为解决了现在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最直接的好处是解决了目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忙时所有的农活都是由农机合作社完成,在外打工的人也不必着急往家赶了。”辛寨镇副镇长刘秀昌介绍说,“签了托管合同,农机合作社保证适时收割。过去由于抢收,农民一亩地的粮食损失在25公斤以上,现在这反而成了增收的一块了。”

  辛寨农机合作社社长纪经长告诉记者,农机户在合作社统一调配下,进行“成方连片”作业,既能保证作业面积,又能提高作业收入,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最大利润,同时还能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省力、省钱又省心”。

  按照章丘市农机局的推广计划,今年还将引导5—6家合作社参与“土地托管”,托管面积达5万亩,到2015年托管面积将达40万亩。{Npage}

 记者观察

  农村土地流转成绩之中有隐忧

  位于济南南部山区的济南市市中区石崮都市农业生态园,在回归原生态、非大田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和观光体验农业,定位为生态、休闲、体验和示范基地,土地流转形式也多元化。生态园面积共1400多亩,80%以上的土地属于村集体流转,其中70%为山地,用来种植生态林、果树等。山下则用来进行蔬菜和杂粮种植。20%的耕地从村民手中直接流转。

  园区位于历城区仲宫镇、市中区党家街道和十六里河街道交界处,隶属于十六里河街道,涵盖石崮村、石匣村和朱家村,春季需要用人的时候,大约可雇用附近村民50人左右。多为建筑工、荒山绿化或蔬菜粮食种植等工种,不同岗位收入不同。“种养殖岗位按月算,每个月500—600元。”园区负责人于禄海介绍。

  谈到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难处,于禄海坦言:“与村集体签订的长期流转合同虽然理论上是一签几十年,但是其中机动因素很多,往往换一届村委会就要闹一次纠纷,这种‘扯皮’实在让人头疼。”在土地流转期间,于禄海深受协议不被保护之苦。“希望能有个权威部门及时登记和保护流转合约的有效性,使合同不会因为双方人员的变动而变更效力。”于禄海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提高土地流转效率,降低流转成本。

  济南丰茂现代都市农业园负责人王建明也表示,他曾经尝试过从村集体中流转土地,但是也遭遇了类似的麻烦事,不得不抽身而退,目前的南丰茂现代都市农业园是他从市中区政府手中直接流转过来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只有历城出实招鼓励土地流转——— 从事蔬菜、林果、花木等大规模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形成规模经营的,每年安排财政预算1000万元资金进行专项扶持,其中对新增连片流转耕地面积在100亩以上、300亩以下,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流转主体明确,流转合同规范的主体、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每亩给予一次性奖励200元;新增连片流转面积在300亩(含300亩)以上、流转期限5年以上、流转主体明确,流转合同规范的主体、农户和村集体,每亩给予一次性奖励300元。区财政将流转奖励资金分别按照5:3:2的比例给予转入土地的规模经营主体、转出土地的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次性补助。本版撰稿/本报记者曹雷 周历 卞思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