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保留的土地和环境是最值钱的

2012年02月16日 来源:中山网

  

  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线从崖口的田间穿过。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如今的崖口村已经是一个坐拥万亩良田、手握价值几十亿元土地资本的庞大经济共同体。只是村民们还未意识到手中的财富,没有找到能够长久发挥这笔巨大资本价值的方式。

  我们在采访中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崖口村30多年的集体经济之路,或许能给当下中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有价值的参考模板。崖口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解决了所有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劳有所做和老有所养问题,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土地这个最值钱的财富。在耕作的同时,通过崖口人对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让这里的青山绿水成为了珠三角地区不多见的生态绿洲。

  崖口存备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价值超50亿

  2008年7月23日晚,崖口村上千名村民同时涌进村委会,将村干部团团包围,要求“卖地”。此后连续数天,天天晚上都有村民聚集在村委会周围。

  一周之后,崖口进行了土地是“卖”还是“租”的股民公决:3334人中,只有28人表示反对卖地(陆汉满是其中之一)。面对如此民意,满叔拒绝在卖地的协议上签字。卖地之后,他又拒绝领取可以分到的14万元。

  2008年,崖口村99.14%的股民同意了政府1.17万亩的土地征用协议。他们每人将获得14.2万元的现金补偿,和养老保险两项加在一起大约有17万元。勤恳的崖口村民,一直默默积累,没有给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标过价。在满叔的带领下,全村3000多人从最初的肩挑背扛,到与大公司合作,筑堤围海造田,经过30多年,崖口村共向大海要了3万多亩土地。直至2008年那个土地征用协议签署后,这里的土地终于有了市场价格。{Npage}

  对于崖口的村民来讲,他们都很开心,这么多年的耕耘终于有了经济上实实在在的收获。但是我们环顾一下崖口村周边的土地价格,可以发现,土地作为珠三角最稀有的资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记者从中山国土资源局网站调查了一下近五六年的土地成交情况,发现南朗镇的工业用地,一亩价格一般在20多万元,比如2011年10月南朗镇关塘村东桠的一块工业用地,挂牌转让的起始价约为29万元一亩;2008年9月南朗濠涌村一块工业用地转让,成交价约为25.6万元一亩。2011年10月,紧邻南朗的珠海唐家湾金鼎工业片区推出一块工业用地,起拍价约32万元一亩。而同等地方的住宅和商业用地价格更高,有些甚至要翻倍。2011年1月和2010年1月,南朗翠亨村两块商住土地成交价都接近61万元一亩。2008年时,有人估算崖口村储备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价值超过50亿元。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有关土地流转的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在某种程度上给集体经济提供了更大的政策支持。

  对于绝大部分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来讲,要把分出去的土地收回来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对于崖口村来讲,30多年来一直保存至今的成片土地,都归集体所有,并不需要家家户户去流转。这里已经有了现成的、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省去了集聚过程的成本。

  “万亩稻浪翻飞的美景在珠三角只有崖口可以找到了”

  去年中山的秋天和往年相比,温度低了好几度,早晚进出都能感受到丝丝凉意。2011年10月25日,当我们迎着秋阳再次来到崖口时,数万亩即将成熟的稻浪在风中摇曳,阳光下泛着点点金光。指着前年才建成的轻轨旁一眼望不到边的绿中泛黄的稻田,崖口村的村主任告诉我们,再有半个月,就该收割了。如今,万亩稻浪翻飞的美景在珠三角的城市中,也只有崖口村可以找到了。

  2011年初广珠城轨开通,让大半个珠三角的城市沸腾,坐着城轨去“串门、度周末”的人们激增。而坐拥良田美景的崖口村,自然成了许多从都市中过来的市民的首选。当年五一,开通城轨后的首个黄金周,崖口村海边的燕石围首次出现了堵车事件,坐城轨、开小车慕名来看稻田、玩海水、吃海鲜的游人队伍颇为壮观。这里的红树林、鲜美的海鲜,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让其他城市的人闻风而至。

  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东部沿海原有红树林面积近800亩,但自1985年以来,因围垦大量的砍树造田,至2006年红树林仅余零星,其中就包括崖口村属的一片百年红树林。近年来,经过崖口村民的保护和恢复,崖口村海边的红树林已成规模。每当夕阳映海波,你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白鹭与落霞齐飞的景象。2006年,崖口因珠西岸最大的连片稻田、海天一色的红树林等自然生态景观,被评为广东最美丽乡村。

  2011年7月初,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对中山市进行了航拍。在南朗的海边,摄影记者拍下了这样的照片:珠江出海口附近的崖口村,零星的小房子点缀着大片的农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外人眼中诗一样的画面,是满叔带着崖口人,从最初的锨铲手推劳作,到之后的钩机铲车机械化作业,经过近30年的耕耘,如愚公移山般“围”出来的。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末,崖口村在其东部6公里长的海滩上,围垦出了总面积约26000亩的滩涂,相当于把崖口的海岸线向大海中推进了2.5公里。笔直的田埂、方正的鱼塘、一丛丛的红树林,远处无边的海水,被奇妙的融到一处,是同一镜头中的风景。

  当年满叔经常赤着脚、背着手,在这片绿色的田野上走一圈,微笑地巡视着脚下的土地。“你看,那是百年的红树林,多美。”简单一句话,满足之情无需多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