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南县近年来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始终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持续发力,农业农村工作多点突破,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
筑牢粮食根基绘就丰收图景
连日来,在辉发城镇腰屯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交织着工人们忙碌的吆喝声,新建的现浇渠道旁,工人们正熟练地绑扎钢筋,目之所及,一派火热景象。
辉南县现已建成89.6万亩高标准农田,到今年年底前将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2万亩。当前全县32个标段建设全面开花,覆盖10个乡镇、2个街道的91个行政村,切实将“藏粮”蓝图转化为沉甸甸的丰收硕果。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辉南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利工程、道路建设、耕地复耕等内容同步统筹推进。通过整合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等系统性工程,推动“碎片田”变“整片田”、“低产田”变“丰产田”,为粮食稳产增产、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辉南县实施黑土地保护2.3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4.1万亩,清收册外地17.09万亩,流转土地62.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8.1万亩,产量11.16亿斤。
与此同时,辉南县坚持“科技赋能、技术扶持”双管齐下,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农机检修和咨询服务,为农业稳产高产保驾护航。
做强特色产业激发经济活力
样子哨镇小椅山村的草莓大棚里,碧绿的藤蔓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草莓,基地员工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朝阳镇兴德村的鲜食玉米加工车间里,一穗穗金黄鲜亮、颗粒饱满的玉米进入自动化生产线,历经多道程序后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全国各地;金川镇在特色餐饮、山野菜种植、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多渠道齐发力,建设龙湾里产业融合示范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体验……放眼整个辉南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焕发崭新气象。
辉南县围绕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棚膜面积达到5283亩,种植鲜食玉米3.16万亩,新建、改建加工仓储及冷链物流项目6个,创建秸秆养牛示范镇2个、示范村7个,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3万头、4.9万头、1.5万只、1200万只。新发展澳洲龙虾40万尾、河蚌育珠6000个、鱼蟹混养950亩,标准化养殖迈出坚实步伐。
乡村产业“百花齐放”,带动农旅融合走出新路径。辉南县围绕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思路,深耕乡村旅游新赛道,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申报的3项省级高标准旅游等级评定全部获批,金川镇入选吉林省4A级景区镇,7个乡村旅游村项目投入运营,“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擦亮生态底色建设和美乡村
辉南县因地制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2024年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项目25个,创建省级“百村示范”村5个、“千村美丽”村15个、“干净人家”5000户,有效提升了乡村“美丽颜值”和群众“幸福指数”。
同时,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优势,辉南构建“红+绿”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红色抗联村庄,在设立石道河抗联纪念馆、抗联文化中心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修建河坝路1200延长米,沿路修复建设抗联小菜园、露营基地、状元石等景点景观,实现全域如画、处处可游、步步有景。
辉南县还将改善乡村环境与培育文明乡风有机结合,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除陋习·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文明餐桌、文明婚俗、文明祭祀等理念。依托“文明实践超市”建立“积分兑换制”,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全年开展积分兑换200余次,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特色产业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文明新风涤荡乡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辉南县“三农”工作成效显著,一幅城乡共富共赢、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