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江苏无锡江阴市冬小麦大面积进入灌浆期。在南闸街道观西村18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农技人员在察看苗情,并指导种植大户陆建荣及周边农户做好水肥调控、病虫防治等田管措施。
这样的技术指导,每逢关键农时节点都会进行,被当地农民称为“田间课堂”。近些年,陆建荣在“田间课堂”学会了不少新的科学种田技术:从过去传统的耕后播种,改为先除草再条播;从粗放用药,到精准用药;从“一炮轰”施肥,到精量施肥。“科学种田、精耕细管,才能持续增产。”陆建荣说,去年,近2000多亩地,小麦平均亩产900斤,水稻平均亩产1300斤,产量稳中有增。
在农技专家建议下,周庄镇长南村种植大户程雪峰也将过去的耕后播种改为先除草再条播。“这样通风、透光性好,病虫害也少,麦苗长得更壮。”程雪峰说,去年针对麦子成熟时有倒伏的情况,农技专家指导他往复合肥里加生物制剂。最终在精耕细管下,小麦平均亩产较往年增加了50斤左右。
稻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在程雪峰的种植基地,1700多亩水稻全部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每年生产、加工、销售“苏米传奇”系列稻米产品150多万斤,先后多次获得江苏省、无锡市“好大米”金奖。
近年来,无锡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坚持扩面积、提单产、优品质同步发力,突出“种足种好小麦保障粮食总产、做优做精优质稻米产业促进稻农增收”,实现面积增、单产稳、总产增的良好效果。2024年以来,无锡市各级农技部门培训指导种植主体的频次较以往明显增加,带动上千户农户及时采用绿色生产新技术。
站在惠山区前洲街道近千亩高标准农田里,新农人邓蓥干劲十足。这里的水稻全部采用集中育秧、机插秧、无人机飞防……耕种管收全程都能机械化,一个人就能管理上千亩农田。“过去,父辈三四个人背着打药箱在田里边走边喷药的场景,早已不在。现在,一个人按下遥控器,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300~500亩地的飞防,且喷洒更均匀,效果更好。”邓蓥告诉记者,在高标准农田里种小麦和粳稻,全程都能机械化,“小麦和粳稻两茬加起来,每年产量都在2200斤以上。”
除了新的田间管理技术,适度规模化种植还有惠农好政策。陆建荣告诉记者,去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插秧补贴、水稻种植补贴等各类补贴加在一起,每亩补贴超过500元,除了自种的1800亩农田,陆建荣每年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辐射带动粮食种植面积2万~3万亩。
无锡市依托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融合,粮食播种面积从2021年的120.08万亩增至2024年的124.17万亩;总产从2021年的55.06万吨增至2024年的56.8万吨。2024年全市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覆盖率达到85.5%,“南粳46”等品种收购价格较普通品种增0.3~0.6元/公斤,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