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大托管”服务 让土地连片又好种

2024年05月17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家里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每年农忙的时候总是花钱雇人来帮忙。”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麻州镇下堡村村民刘检清感慨地说,“现在好了,家里田都托管出去了,儿子在外地就能在‘独好农机’下单种地。”他坦言,自从有了“大托管”服务,自己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建立“县振兴集团+乡镇子公司+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五级主体经营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着力解决耕地“撂荒”“抛荒”难题,切实为广大农户开辟了一条农业生产降本增效的新路。

  集中托管破解“细碎田”难题

  “耕地细碎化是制约农业生产规范化、集约化、机械化的极大阻碍。培育大户集中连片耕作是水稻种植的最佳选项。开展社会化服务是水稻种植节本增效的出路。”麻州镇副镇长欧灵向记者讲述着他这些年抓粮食生产工作的切身体会。

  麻州镇是赣州市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的试点镇之一。据欧灵介绍,麻州镇因外出打工者较多,全镇85%以上耕地非农户本人种植。2023年春节期间,村镇干部利用群众返乡期上户下田,对全镇20亩以上规模种植区域进行全面摸排、逐块登记造册,摸清了种植区域内每块耕地的种植状况,并与非农户本人种植耕地逐户上门签订土地托管协议。

  对农户本人种植的,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将零散土地统一托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合并整理后将大块土地托管给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现“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细碎变连片”。对于需要规模化经营但承包农户又有种植意愿的情况,通过交换田块、就近集中安置种植区等方式,解决了“插花田”“细碎田”等难题。

  截至目前,麻州镇各村合作社已将可连片种植,适宜规模化、机械化耕作的田块通过多方渠道进行招租,吸引大户承包经营,在群众同意的基础上,较好的田形成全镇统一流转指导价,较差的田块以免田租的方式协助大户破解土地流转难题。

  “未来我们将依托‘田管家’智慧高标监管平台有关数据,为每个地块发放电子证照,方便农户在线查询承包地详情,解决农户土地流转后的后顾之忧。”会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良忠说。

  农事服务托管降低种粮成本

  麻州镇万亩育秧中心占地1200平方米,是全县最大的万亩工厂化育秧中心、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江西省农机维修齐心修配网点,建设总投资共计493.6万元。

  万亩育秧中心生产车间,集种子处理、播种作业、播后管理、功能辅助为一体。播种作业区内设有秧盘、基质堆放区、两条育秧播种流水线及床土提升设备。两条生产线每小时可完成1500~2000盘装入底土、淋水、播种、覆土作业,一天可进行1000亩播种作业。

  同时,麻州镇依托万亩育秧中心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一张综合农事服务价格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机插秧80元/亩、工厂化育插秧每亩80元(不含种子款)、田间托管(育秧、机插、飞防、收割)每亩270元。“经过统计,通过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从种到收每亩比去年可节省90元。”欧灵说。

  在农事服务中心智能监测大屏上,记者看到插秧机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耕种作业,随着农机来回穿梭,水稻秧苗整齐落在田间。

  农户通过“独好农机”平台一键下单,可以获得集中育秧、代种代耕、农药化肥集中采购等服务,让大托管服务线上化、流程规范化、可视化,选育、机耕、种植、管理、收获、统销为一体的农事全过程托管服务,省时省事省钱。如在2024年早稻播种期间,会昌县各乡镇投入农机设备1000余台,为群众提供机耕服务,每个乡镇均建立育秧工厂;再比如化肥集中采购,县振兴集团和各乡镇子公司通过淡季集中采购储存,旺季平价直供农户,为农户每亩节省化肥成本30元。谈及农事服务托管的优势,宋良忠如数家珍。

  此外,农机维修齐心修配网点还配备了1名工作人员及电脑、网络通信等相关设备,可远程指导,进行技术设备共享,同时聘请了5名维修技师,确保所有设备随时保持良好状态,维修场所设置了业务接待区、机车清洗区、检测区、工具配件区和三个维修区,上墙了维修人员岗位牌、维修流程图以及维修服务承诺、安全生产管理、资产设备管理、保修服务等制度牌。

  五方主体运营实现集体增益

  麻州镇州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县级振兴集团子公司,作为乡镇产业经营、项目实施主体和乡村资产管理平台,统一承接村里所需农事服务,同时为种植主体开展农资集采、耕、种、收、售等环节服务;村集体合作社,作为村级产业经营主体和利益联结主体,通过开展耕地集中托管服务解决耕地碎片化,通过农事托管解决耕种成本高、农户种植意愿低等问题;龙头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主体,将农产品纳入“会昌独好”区域公共品牌进行统一营销,带动农户增收;农户通过土地等资源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参与发展产业获得收益,为乡镇子公司或龙头企业提供劳务获得薪酬。

  会昌县建立了联农益农利益联结机制,因地制宜推出“县振兴集团+乡镇子公司+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形成了“盘活乡村资产—融资发展产业—解决龙头企业或种植大户资金难题—乡镇子公司获益—村级合作社分红—群众增收”的良性发展链条。

  “十几年前我在村里干的时候,搞农业是‘单打独斗’,村民们每天扛锄头、穿雨靴、戴草帽,从天黑干到天黑。现在的农业生产是多向发力,看着整片绿油油的农田,由衷地感慨和自豪,这么多年抓农业生产总算是看到了一点成绩。尤其是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之后,镇里采取‘职业经理人管理+农事托管+政策奖补’的方式,实现村级兜底种植扭亏为盈,破解了多年来村级兜底种植亏损的难题。”欧灵激动地说。

  “下一步,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相衔接,我们将充分盘活乡村资产,构建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为一体的‘大托管’服务框架,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主体增盈、集体增益目标。”赣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