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宾居镇毘村村委会清水河村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水稻已抽穗成熟,田里一片金黄,工人正忙着收割。今年以来,宾居镇在毘村村委会、杨官村村委会、石马村村委会3个村实施了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共流转土地1366.394亩,其中毘村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区流转土地面积121.145亩,完成水稻移栽119.22亩。
全域土地整治,良田变“粮田”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宾居镇严格履行保护耕地、补充耕地的主体责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补充耕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狠抓落实,积极推动宾居镇全域土地整治项目实施。
全域土地整治,良田变“粮田”
模式创新,实践蹚出“新路子”。为保证惠民项目的顺利落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宾居镇采取“干部主动示范+党员积极带头+村民代表入户动员”的形式开展工作。按照“先集体土地,后承包经营”“先公职人员家属、村组干部、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后其他群众”的工作思路,以党员带动、先进带动的形式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落实。镇村组干部全体下沉,挨家挨户宣传动员,为村民们解释政策、摆明益处、消除顾虑,最终获得群众的支持理解,推动土地流转工作。
全域土地整治,良田变“粮田”
以人为本,夯实民生“压舱石”。在充分考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根据群众意愿,宾居镇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土地流转政策供农户选择,最大程度方便群众。考虑到宾居镇人均土地面积较少、种植经济作物效益高的特殊情况,积极向上争取县指挥部支持,为农户争取更多利益,妥善解决政企农等各方利益矛盾。
全域土地整治,良田变“粮田”
石马村石马坪小组村民宋建芬谈起她愿意流转土地的原因,“这几年家里的柑橘病虫害较多,基本赚不了钱,这次政府来协商,不仅各方面补偿价款公道合理,还可以免费帮我们整理土地,在农田里修缮水网、路网等基础设施方便我以后种植,我非常愿意流转。”
全域土地整治,良田变“粮田”
就近就业,激发生产“内动力”。立足于本地实际,宾居镇的全域土地整治项目采用三种模式,一是全年流转,二是只流转大春一个种植季度,三是流转后再自行种植水稻替公司管护,既能获得土地流转补偿费用,又能获得管护费,同时,在不同的项目片区聘请本小组管理人员分片区管护水稻。按照这样的思路,不仅解决了土地种植的问题,也为本村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就业的好机会。农户自种自收,每年还能得到1000块一亩的管护费,项目区内还额外赠送各家各户一亩一吨的有机肥。助力农业高质的同时,实现群众创收、粮食生产安全三者齐驱共赢的互惠局面。
全域土地整治,良田变“粮田”
全域土地整治项目是一项集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宾居镇“十四五”时期最重要的一个目标任务。对群众来说:一是田间基础设施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是通过轮作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种植能力。从源头上解决柑橘、葡萄等高效经济作物病症多、管理难、投入成本高的问题。对全镇农业产业来说:通过土地整治项目5年的管理期,可以为下一步引进龙头企业,探索新技术、新产品,为全镇农业产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全域土地整治,良田变“粮田”
下一步工作中,宾居镇将以全域土地整治项目为抓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通过实施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完善节水灌溉配套设备、田间管网建设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