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谷飘香。眼下正是秋收的关键时期,椒陵大地处处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虽然今年有旱情,但是收成还算理想,一亩地估计能收一千二百斤。”古河镇石溪村王庄村民组的王大爷正在忙着收割,看着这一片金灿灿的水稻田,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也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今年以来,全椒县加强耕地保护,画好责任田,积极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重塑管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成立一套班子建立一套机制,让每一片“麦田”都有“守望者”。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全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把健全耕地保护机制放在首位。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用途管制的通知》,明确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机制、加强用途管制规范要求等3项8条具体工作措施,对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了进一步明确管控要求,切实担负起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同时,全椒县还进一步健全耕地保护“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牵头,县效能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县耕地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实行一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保护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约谈,健全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要想把田管好,一定要细化明确责任,只有把责任压实压牢,让每寸土每块田都有人管有人护,才能真正管好护好用好耕地。”全椒县委主要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通过制定多项制度,强化管理监督检查,建立奖惩考评方案,全椒县贯彻落实“严起来”的总体要求,压实县、镇、村、组四级网格管理人员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属地主体责任及监管责任。全县共聘用巡田员1220人,真正做到全县土地每寸有主,管护有人。
绘制一张地图细化一项清单,让每一个图斑实现动态管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是夯实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毁粮种树、挖塘养鱼、田上建房等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蚕食”着耕地保护红线,危害到粮食安全底线。
直面问题不易,破解问题尤难。怎么办?
今年7月,安徽省部署开展耕地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椒县迅速校准方向,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整改工作,制定出台《全椒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改工作方案》、《关于开展2022年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方案》等文件,定期在县委常委会听取关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强力调度全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排查整治工作。
此外,全椒县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整改为重点,全面摸排辖区内耕地变化情况,对所有耕地保护问题绘制“一村一张图”、“一镇一张图”、“一地一清单”,精准到具体地块,实行清单式、闭环化管理,按图索骥,销号处理。实时更新耕地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全县耕地保护现状。组织开展日常实地巡查检查,加强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整改,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让“问题清单”变成“效果清单”。
化三分小地变一亩良田,让每一寸土地真正成为希望的沃土。
秋风起,稻花香。丰收时节,石沛镇联盟村草塘组的田间地头,金黄的稻田里稻穗饱满、长势喜人。蓝天白云下,连片的稻田和村庄构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景象。
如今的美丽风光,得益于在这里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近年,全椒县通过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等,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将以往难以实现机械化耕作的“巴掌田”“小荒地”变身宜机宜耕、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整片田”,既提高灌溉保证率、机械化作业水平,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在打造优质田方面,我县通过推进补充耕地项目、增减挂钩、拆旧复垦等土地整治工程,用真招实力做好耕地保护。以草塘组一处废弃坑塘复垦项目为例,项目区规模148.12亩,实施后新增耕地88.46亩,实现新增粮食10.62万斤。”全椒县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沈凯介绍道。
严肃执纪问责营造宣传氛围,刚柔并济让耕地保护深入人心。
积极开展耕地保护动态巡查“零报告”制度,是全椒县加强耕地保护的又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加强乡镇执法巡查,确保将耕地违法行为及早消除在萌芽状态,控制在未始之时。
在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治理等活动中,全椒县也频频亮剑。为从源头遏制新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实施“零报告”和“一片双查”制度,要求各镇及相关部门在每半月报告本辖区内的新增耕地变化情况,重要情况及时报告,没有发生的实行“零报告”。2022年以来县自然资源局、各镇及相关部门加大巡查力度,共开展巡逻检查1096次,通过巡查第一时间发现2起占用耕地约80亩种植草皮行为和5起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乱占耕地违法行为,今年全县查处违法占用耕地案件11起、罚款28.41万元。
全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整改、第一时间核销”的工作要求,全椒县建立集发现问题、督察整改、情况通报等为一体的耕地保护常态化巡查督察工作机制,提高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能力,坚决有效、及时遏制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为了进一步强化民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共同管好管住家底田,全椒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大力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工作。充分利用“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自然资源政策法规主题宣讲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悬挂、张贴宣传标语、宣传车广播、召开会议和座谈、县分管领导发表电视讲话等多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加大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在县、镇共召开动员会11次,利用电视台专题播放保护耕地、土地管理法等宣传内容15次,悬挂横幅宣传标语25条,宣传车巡回宣传到镇到村到组,通过“拉网式”大力宣传开展耕地保护及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使耕地保护工作全民皆知,深入人心。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在这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全椒县耕地保护逐步走向“整改、划定、管控、利用”多管齐下的“综合治”。“我们将继续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建立全域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体系,高质量、高效率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为奋力建设新阶段‘智造强县康养福地’新全椒提供坚实基础和发展保障。”全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陈礼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