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时一万斤火龙果销售一空,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两天内改造完成——立秋过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林旺镇岭脚塘村果农刘华兰种植的210亩火龙果陆续到了采收的季节,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而采销受阻。按照当地“严控人员跨区流动”的防疫政策,像火龙果这类即将成熟上市并大部分依赖外销的农产品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再过四五天,就有20多万斤果需要采摘,一旦滞销,都会烂在地里。”之前对接好的采购商进不来,刘华兰也越来越着急。8月6日,她尝试拨通了三亚市民热线求助,没想到第二天就接到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青年党员志愿者薛为政的主动联系。
据悉,此次疫情发生后,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闻令而动,果断采取加强农村基层联防联控力量、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等防疫措施,并迅速组织派出四批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护和生产保障。
薛为政是下沉海棠区的青年党员志愿者,也是省农业农村厅南繁种业龙头企业服务专班成员。他了解果农诉求后,立即协调省内跨市县资源为刘华兰解决了水果筐和运输车辆等问题,随后对接省内商超和保供企业。8月11日至12日,仅用48小时,刘华兰果园内成熟的1万斤火龙果迅速被销售一空。如此一来,既为果农规避了突发疫情带来的损失,回收了成本,又为当地保供稳物价提供了一批新鲜水果。
海棠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霍东华在得到信息后,也第一时间对接了辖区内的农产品消费大户——企业和工地,通过“爱心包”的形式,供给受疫情影响的职员和工人。同时,一些爱心企业也被组织起来,购买火龙果并捐献给医务人员和一线防疫工作者。
作为三亚市政府指定的保供企业,海南自贸区德航集团有限公司为了帮助解决火龙果滞销问题,快速将果子运送到分拣中心,再由专门的配送组按订单打包,发放到市民和游客手中。该公司供应链负责人范军介绍,三亚市给保供企业发有通行证,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物资供应“不断线”。
图为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改造现场。
现在,压在刘华兰心底的石头终于放下了。她告诉记者:“各大渠道都在帮我摘果和销售,两天能卖1万多斤,滞销的火龙果现在有了销路,也保障了一部分收益。心里很感谢大家帮忙!”
随着火龙果、香蕉、红毛丹等水果的陆续成熟,越来越多的水果即将迎来大规模集中上市。“面对疫情,我们不仅要急人之所急,为农户排忧解难。更要补齐采收、分拣、打包、仓储等环节,建立完善的采收、配送、销售体系,让农民不用再为突发疫情造成的农产品卖难而担忧。”薛为政告诉记者,为避免再次出现突发疫情导致果农销售难的情况,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指导海棠区政府内2天内,将一个储存能力达550吨冷库改造成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
图为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改造现场。
接到保供任务后,薛为政紧急组织海棠区农业农村局一批党员青年志愿者,自8月12日开始,迅速开展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的选址论证、路面和建筑物改造、人员和物资进场等工作,并于14日正式投入使用。该分拣配送中心位于山海高速和东线环岛交叉口附近,1小时内车程涵盖三亚、陵水、乐东、保亭、五指山等市县,可辐射全省18%的人口和22%的面积,为整个“大三亚经济圈”内游客和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海南本地特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