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委县政府公布有关“零地价拿地”的情况
发表于:2013-03-01 08:55
近日,笔者从湘阴县有关部门与规模企业负责人获悉,近年该县招商进驻的企业分别以“零地价拿地”或以几百块一亩象征性出钱在湘阴大肆圈地。而在网上公布的则为市场价。价格差由县有关部门采取税收返还等方式返给企业。根据有关法律规章,请湘阴县公布远大,中铁重工等企业征地情况,让全县人民看看是否符合规定。
何谓“零地价拿地”:
“零地价拿地”是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诱饵”,他们实行“零地价”甚至“负地价”,或者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这些做法不仅有悖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而且让国家和农民都蒙受了巨大损失。有的地方官员甘愿鞍前马后不惜牺牲国家利益、断掉子孙活路而为地产商效劳,甘愿充当地产商囤地逐利的帮凶,说到底还是政绩观问题,既得利益问题。
其实“零地价”、“负地价”的背后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当地政府要么把补偿农民的钱压得很低,农民不愿意,就强行征用(这也是一些地方的农民以死来捍卫土地的根本原因);要么拖欠土地补偿安置费;从而造成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
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个土地新政的出台,将土地“闸门”收紧了,对工业用地规定了出让最低价标准。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大财主”来投资,仍然推出超低地价,甚至“零地价”,至今还把“零地价”视作“第一硬件”。为多引商,多上项目,一些地方还不惜冲财政红灯,大力推行“税后返还企业”等优惠条款来吸引企业投资。为掩人耳目,对企业用地也进行“招挂拍”,按规定将地款划入财政专户。但都是“走走程序,绕一个圈子”而已,最后还是按照“零地价”通过财政账户间接返还给企业。审计署审计报告透露,从2008年1月到2009年6月,有7个省级和59个省以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区为吸引投资,自行出台税收减免和先征后返政策,或以政府奖励、财政补贴等名义将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收入返还给企业,涉及金额125.73亿元(2010年6月15日《羊城晚报》)。这种做法,是地方政府帮助企业老板偷漏税收,进一步损害社会公平,拉大贫富差距。
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国家禁令,关键还是政绩观作怪,因为不少地方把招商引资的项目数额作为考核的目标,提升的条件。这种政绩观也是拉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他们一方面是大力开发房地产,有意鼓动抬高地价,增加财政收入,不少地方开发房地产的收入已达到财政的“半壁江山”;而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招商,却又做起了“甩手掌拒”,给投资者超低地价、“零地价”。这样做使城里越来越多的人做“房奴”,城市居民为不断上升的房价焦虑,而减少幸福指数;也使失地农民缺乏生活保障而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