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一号棉花:马兰头村400亩棉花因“水土不服”早衰减
发表于:2012-11-01 11:23
马兰头村400亩棉花因“水土不服”早衰减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棉花虽不是橘,但对地理位置、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未经审定的品种跨区域种植容易1减产、绝收。邯郸市曲周县河南疃镇马兰头村100多户农民今年种植的400多亩“豫审棉种”出现早衰、减产现象,由于该棉种未经我省审定,受害农民正在向经销商讨说法。涉事的棉种名为“英华一号”,审定编号是“豫审棉2003003号”,由郑州市英华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我省审定的品种不得在省内推广、销售、种植,因此,“英华一号”在曲周县销售、推广属于“非法”。根据棉农反映,9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马兰头村棉农安石柱的棉田采访。这是1块6亩大的棉田,种了3个品种,出现异常的“英华一号”位居中间,另外两个品种分居左右。记者从田间H看到,棉田中部的叶子已经干枯,摘了棉花的棉壳长在空棵上,不仅叶儿光了,大青桃也难觅踪影,一幅秋风扫落叶的凄凉情景。而与其相邻的两种棉花,下面“青枝绿叶开白花”,顶部果枝上的棉桃仍在汲取养分“变肥增大”,从长势看,顶部的棉桃还能坚守半月左右。安石柱的一块棉地两种风景,让“英华一号”早衰、减产的毛病暴露无遗。村民安西印买了6袋“英华一号”棉种,种了4亩地。他说,花200块钱买了6袋棉种,种了4亩地,一共收了800多斤棉花,1亩地合200来斤。他告诉记者:“棉棵已经没叶了,比别的棉种早衰20多天。另一个毛病是不抗虫,棉铃虫多,比别的棉花多打两三遍药,投入大产出不高。”今年61岁的杨清贵买了3袋“英华一号”,种了2亩多。由于他的棉田前两年没种棉花,属于生茬口,早衰现象不很明L显。但是,“棉花长到一拃高的时候,黄枯萎病相当厉害;接着,棉铃虫就上来了,从播种到采摘‘英华1号’要多打好几遍药。采摘时,棉花特别难摘,棉壳长、花朵小,摘一*+天棉花扣得手指头疼。”据了解,马兰头村的“英华一号”均从经销商朱某的农资店购买,他曾多次到农户的棉田里“察看”。采访时,朱经理认为:“‘英华一号’今年出现早衰、虫害大,主要是气候、种植区域不适宜造成的。”他说:“该村卖了500多袋,种了400多亩地,出现早衰、减产的占一半,另一半虫害严重,产量也不高。出现早衰问题后,我与曲周县总经销商陈某联系,她过来看过几次,也表示向郑州英华种业公司反映这一情况,争取给农户一些赔偿。”“英华一号”曲周县经销商陈经理说,该品种是豫审品种,未经河北省审定,在曲周县销售该品种,主要是搞引种示范,“农业局执法队已经找我了,现在才知道销售未经审定的品种是违法的,这是我的错,我该承担责任。”陈经理说:“我到地里看过,有一部分出现早衰,也有的地块长得还不错,对村民反映的早衰、减产问题已向英华公司经理刘某作了反映,目前还没有回应解决的方案。”本报对此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