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兄弟:从此嫁女不收“彩礼”咋样?
发表于:2015-02-10 16:43
最近看甘肃“两会“报道,省政协委员马卫华向政协甘肃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提了一个建议,对我触动很大,这个建议如果能落实,就是西部山区农民的一大幸事。马卫华说,他在庆阳市的农村走访了解的过程中发现“天价彩礼”让许多农村家庭苦不堪言,群众也迫切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够对此高度重视,加以规范管理。
《西部商报》这样报道:甘肃省一些农村地区“天价彩礼”之风盛行,部分农村家庭因娶媳筹措高昂礼金而变得一贫如洗。省政协委员马卫华向政协甘肃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建议,村党员干部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收彩礼,或者象征性收取少量财物,树立典型,作出榜样。同时,纪委监察部门根据全省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党员干部收取婚嫁彩礼方面制定相应的规定加以规范。
“天价彩礼”,对于刚刚跨过温饱线的西部贫困山区农民来说,是个一辈子担不起放不下的沉重负担。这个负担到底有多沉,我给大家算算账,就一清二楚了。在西部农村,真正种地的农民,绝大多数农户人均纯收入每年超不过3000元,外加其它收入和政府各种补贴也超不过5000元,除过各项支出,每个农户每年存款平均一万元左右。结个婚至少花费15万元,多者达二十万元至三十万元。这就是说一个家庭按正常收入计算,最少需要15年以上积蓄才能娶一个媳妇。好多新婚夫妇进入洞房就进入了家庭债务无底洞,蜜月过后不得不背井离乡打工还债。
娶一个媳妇花这么多,嫁女方是不是就能收入这么多,非也。大部分彩礼都用于置办奢侈用品和招呼客人酒席上了。话说透一点,农村娶妻嫁女其实就是男女双方一场得不偿失的豪赌,谁都不是赢家。既然没有赢家,大家为何还要赌?千百年的风俗习惯和落后腐朽的攀比思想在作祟。嫁女不要彩礼好像身价不如人,娶妻不大宴宾客似乎低人一等。可是,细细思量,谁家不养儿,谁家不养女,何必自己要给自己酿造苦酒?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提案,在关注国家发展大问题之余,把眼光投向老百姓现实生活和社会细微问题,对推动社会进步和减轻老百姓负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希望这样接地气、改风气的提案多出现。
但是,农民兄弟,我们能不能自觉移风易俗,从此嫁女不收“彩礼”,把自己从自己设置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一门心思脱贫致富,及早过上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