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网友诉农田水利年久失修之痛 官方作出回应
发表于:2013-05-13 09:36
当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堪忧 黔东南州岑巩县天星乡大河坪水库距县城45公里,修建于1974年,大坝高24米,总容量为213万立方米,可灌溉3600余亩田地,涉及地城、官庄、孔塘3个村,受益群众达4100多人。2008年8月,由国家投入418万元对该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水库除险加固治理工程于当年年底前完工,现已正常蓄水四年左右。 在九十年代,从水库到下游这3个村的沟渠,由于政府每年组织群众管理这些沟渠,下游这几个村基本上干旱不了。近些年来,由于当地县乡政府未投资修复,也未组织群众管理,沟渠已经破烂不堪,很多地方已经被填埋,致使下游3个村4100多人饮水得不到保障,3600亩田地无法用到这水库里的水打田和灌溉,每年下游有部分群众的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干旱,有部分群众就靠自家买来的抽水机到河沟里抽水灌溉,不仅要从自家屋里拉电线出来,还要搭建水管,有些水管和电线需要搭建几公里,不仅安全隐患较大,费时费力,还增加了耕地成本,而且每年春耕的时候河沟里的水抽完了,导致人畜饮水也困难。2008年8月水库除险加固,当地政府也未把下游的水沟渠道一起纳入统筹修建,致使下游的群众根本就用不到这水库里的水来灌溉农田,只能眼睁睁的看到水库里的白白浪费掉。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民生工程,是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好验证之一,国家每年投入了那么多的水利资金,为何当前很多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一年不如一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堪忧啊。希望赵书记督促当地县乡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帮助我们把水库下游的沟渠修建好,并有专人来管理。水渠修建好了,今后就是天气在怎么干旱也影响不到我们下游这几个村的几千人蓄饮水和几千亩农田灌溉,全体村民感激不尽,急切期盼。
答复意见:
网友您好!现就您反映的情况回复如下:岑巩县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省、州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岑巩县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由于县级财政困难,该县解决病险水库加固和完善渠系配套等问题主要依靠向国家、省申报项目解决,天星乡大河坪水库因资金问题暂未得到维修。目前,岑巩县已将天星乡大河坪水库灌溉渠系配套工程列入该县思州北部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项目可行性研发报告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批;同时,岑巩县又将该工程继续列入申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申报,待资金下达后,即可启动大河坪水库灌溉渠系配套工程。 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岑巩县将进一步完善抗旱救灾应急预案,提前做好抗旱救灾资金筹备、物资储备等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做好应对旱灾的各项工作,最大可能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民生。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13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