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贴吧 > 农场主老张连说三声“有戏了”

无所不有

农场主老张连说三声“有戏了”

发表于:2013-04-15 11:13

 本报讯 记者张小龙 高爽 高汉雷报道 4月1日,大石桥市石佛镇张岗村农民张洪仁成了营口市首家正式注册的家庭农场“洪仁家庭农场”的老板。捧着“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这个种了一辈子水稻的68岁农民连说了三声“有戏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省像老张这样已经或者正在准备注册家庭农场的农民不在少数。继3月1日我省第一个家庭农场在大洼县诞生之后,仅大洼县半个月内就已经产生110个家庭农场,而老张所在的石佛镇,20多个种粮大户也都跃跃欲试。

  为啥农民注册家庭农场热情这么高?从农民到种粮大户再到家庭农场法定代表人,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老张的话很有代表性:

  “以前一到农忙就缺人手,现在有了这个名头,大伙就都奔我来了。买农资、买设备缺钱,以前只能光靠我的名声跟熟人借、跟农机经销商赊,现在成立了农场,信誉能变现,到银行贷款有戏了! ”

  “10年来,我在郝家村承包了1660亩地,包地合同是一年一签,一到年底就担心,政策会不会变?人家会不会把地包给别人?现在有戏了,不光咱心里有底,也给租咱地的农户吃了定心丸,合同一签5年。 ”

  “以后更有戏。成企业了,可以注册商标,打上"洪仁家庭农场生产",咱这水稻就有了品牌,说不定还能越整越大。国家既然鼓励农民办家庭农场,肯定后头还有优惠政策。 ”

  老张的三声“有戏了”,说出了家庭农场催生出的多重积极效应。

  首先是为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可能。贷款难是目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最大瓶颈,作为法人的家庭农场,可以开设独立账户,通过动产抵押登记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而土地一旦集中到老张这样的种田大户手中,他们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农业机械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条件,农业生产的效益将大幅提高。

  其次是为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和转移提供了可能。处于零散状态的“农业打工者”向家庭农场聚集,有利于这一群体的稳定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也可以使剩余的劳动力安心地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条件。

  第三是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了可能。注册商标、绿色食品认证等,都是针对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经过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也有了创立品牌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自觉性和约束性。

  扶上马还要多送几程

  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家庭农场”便成为“三农”热词。家庭农场是新生事物,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进化,是迄今为止农业生产中最可靠、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

  有这么多好处,按理说应该马上推开。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缺乏行业标准和政策依循,农民想注册还有些障碍。欣慰的是,我省各级部门本着扶持、服务的原则,对家庭农场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迈向新阶段。

  社会转型期的政府部门,其职能和行政方式、行政手段也在不断变化,有许多问题是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是政府部门从未遇到和处理过的。因此,新问题、新事物一经产生,政府部门就应积极对待,甚至先走一步,只有加强执政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才能破解新问题、把握新事物。

  类似“家庭农场”这样的创新,都属基层自发变革。政府职能部门要呵护好、保护好、发展好,扶上马,还要多送几程。 万应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