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贴吧 > 土地流转:凝重的转身

mngarqar4

土地流转:凝重的转身

发表于:2013-03-22 11:50

  一

  这是一个告别的年代,也是一个展望的年代。

  因为告别得沉重,展望也变得谨慎,甚至彷徨。

  两种幸福,在这个时代交割,分割线由土地画就。

  这一头,是数千年的沉稳、安宁;那一头,是属于现代的高效、高质。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有数千年沉淀底蕴的农业文明,正缓缓触摸到现代文明的脉搏。

  这是无数农民怀着眷恋与渴望的选择,脚下的土地承载着的许多东西,也随之凝重转身。

  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远在上古,农民的身影就此定格,延续数千年。

  每一个以土地为生的人都有上古就定格的身影,古老的生存方式衍生古老的文化,延续至今。

  一切都依存于土地而生发。耕作,古朴原始的生活,让生活规律简单,让心绪稳定安宁,让观念持续绵延,让文化薪火相传。土地早已融入人们的骨血、灵魂,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繁衍,有了自足自信,有了尊严希望。一定意义上说,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

  珍贵的粮食,承载起生命的希望。第一产业的地位,长久以来牢不可破。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离不开农民,互相依存中,时光流转至今。

  作物文明、农业技术、经营模式、农业哲学、农业制度、重农哲学、家族文化,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人们朴素的期盼,渐成凝固的身影。这个身影,正在缓缓转身。深情,不舍,坚定。

  三那是时代在召唤。进入21世纪。城市文明已然迅速崛起,散发着无可抵挡的诱惑。

  那是财富,那是舒适,那是先进,那是新的物质和文化。

  而土地,在年轻一代眼里渐渐成为羁绊,成为局限。

  局限的劳作方式,局限的产品,局限的产量,老一辈无法拒绝的尴尬,让“像欧洲一样的城市和像非洲一样的农村”的巨大差异呈现在眼前。

  时代在呼唤。农业结构需要调整,农业投入不足需要解决,农业科技水平需要提升,农业规模经营需要形成,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

  经济效益,发出从来没有过的强音。传统农业面临必然的变革。传统的农业拴不住年轻的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土地,去外面的世界追求人生的精彩和下一个转弯,只留下老人、妇女、儿童面对着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他们也在渐渐告别土地,让新的故事在土地上继续流传。

  土地规模经营才可提高经济效益,农民进入城市才可增加收入,推动新型城镇化。

  心怀对土地的眷恋,人们缓缓转身。舍弃千年之恋,成就时代之梦。

  四这一转身,凝聚了多少眷恋,又凝聚了多少坚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世界瞩目。但是,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城市。建立新型工农、新型城乡关系,势在必行。

  让因为劳动力转移的土地有投资价值,让土地增量增值,让农业规模化,是摆在人们面前的艰难抉择。

  要城乡一体化,就得放弃传统耕作方式。放弃传统耕作方式,就得告别千年传承的劳作方式。

  两难之下,取其最优。发达国家经验证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反之,城乡差距过大,就滋生巨大的危机。

  不让问题成为问题,只有艰难告别。说到底,经济就是生命力。土地流转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闲置和投资作为动因。土地的增量和增值,农业规模化,无可拒绝。

  放弃已然落后的劳作,成全年轻人的城市梦想和新土地梦想,让土地成为属于这个时代的土地,让效益说话,成为人们坚定的选择。

  让土地成为更有力量的土地。让后辈成为更有幸福的后辈。

  用告别的方式迎接新的时代,用新的土地生产模式替代数千年的模式。

  即便不舍,也要明白,土地正以更新、更快乐的生产模式走向人们。

  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缓缓转身,依依不舍而坚定。时代作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