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盘活手中物 拓宽致富门

2018年07月21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张凤天 孟宪丛

  盘活手中物拓宽致富门

  ——河北省尚义县十三号村脱贫见闻

  张凤天孟宪丛本网记者郝凌峰

  昔日基础落后、产业空白、村貌破败,如今窑洞宾馆游人不绝,土地流转产业兴旺,农产品订单源源不断……曾经是一个贫困发生率高达42%的贫困村,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被评为美丽乡村省级精品村,到底是什么触发了这个小山村的“财富”开关?近日,记者来到河北省尚义县十三号村一探究竟。

  农宅合作社催热乡村游

  眼前的十三号村,犹如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一幅水墨画。道路两旁,极具浓郁地方风情的窑洞宾馆,以独特的“个性”向游人诉说着生态乡村游的魅力。

  “这些窑洞宾馆都是拆了村民的老宅子新盖起来的。我们还成立了农宅合作社,38户家家有股份,户户享分红。”村支部书记姜万河对记者说。

  南壕堑镇政府包村女干部李飞,见证了十三号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村民们靠坡梁薄田生活,收入微薄,大部分村民举家外出谋生计,全村房屋闲置破损多达140多处。“空心院落”不仅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硬伤”,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015年,姜万河在开发利用闲置宅基地上动起了脑筋。他带领村民成立了全市首家农宅基地合作社,推行“集中占用、统一建设、住宅入股、以股分红”机制,把村中心路边38户闲置农宅作为入股对象,拆掉旧房,建设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窑洞宾馆。投入使用的第一天,53间独具特色的窑洞宾馆迎来“开门红”,预订爆满。此后仅一月,窑洞宾馆毛盈利12万元,38户入股户平均分红1500元,挣得了入股后的第一桶金。十三号村火了!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不光拿了分红,还有3间窑洞的产权。”拿到入股分红的“武木匠”激动地说。

  “一个月后,91间‘新窑洞’将开门迎客,可带动周边227户村民实现人均1000元的收入。”姜万河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土地流转辟出增收路

  在窑洞宾馆不远处,“十三号休闲农庄”几个醒目大红字,这里,是靠流转农民土地建起的蔬菜大棚。

  进入农庄,只见一个个白色蔬果大棚整齐排列,西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西红柿采摘园等路标指示牌清晰醒目。走入其中一个大棚,一股新鲜的蔬菜味儿扑鼻而来,七八位村民正在埋头干活,一捆捆早已捆绑好的洋葱苗,整齐地摆放在田埂上。

  “这些洋葱苗走的都是订单,准备发往内蒙古商都。”一位正在打捆的村民告诉记者。

  这位村民叫姜子清,今年61岁,是这里的长期工。从大棚开始上种,他便在这里打理一切。他说,这个园区共有9个夏季大棚,34个春秋棚,他家流转了5亩地,租金一年就能收入1000多元。

  70岁的郭玉珍老人正在另一个大棚打捆洋葱苗,说起村里的变化,她开心地跟记者聊了起来。

  “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可满意了,你看,我们村子建设得多好。就说这些蔬菜大棚吧,在里边儿干活的尽是老头儿老太太,要是出去打工挣钱,谁还要啊。”郭玉珍还告诉记者,建了农业园区后,她家20多亩地都流转出去了,有的种了蔬菜,有的种了药材。

  据了解,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650亩,其中150亩建起了现代农业园区,另500亩建了药材种植基地,每年村民获取土地租金达13万元,户均1600元。

  家门口就业村民笑开颜

  “过去总羡慕城里人上班挣钱,现在我们农民也成上班族了。”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姜子清满脸开“花”:“我老伴儿在窑洞宾馆打扫卫生,一个月1500元,我在园区一个月2000元,再加上我们宅基地入股去年分红2000元,一年收入上万元。我们老两口现在也是‘双职工’了。”

  “郭玉珍可是村里的脱贫典型。”李飞告诉记者,除了挣着固定的租金和股金,郭玉珍在农业园区打了两份工:一份是在大棚里干活,一份是给园区工作人员做饭。老人厨艺好是出了名儿的,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特级厨师”。郭玉珍的老伴儿77岁,因年岁大了,偶而也会到园区打零工,给村里的花草树木浇浇水、剪剪枝,一个月工资1000多。

  姜万河告诉记者,村子里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一个在家闲着的,都有一份工作、一份收入,这是他们立足本村发展、本村就业的一个基本目标。

  暮色渐浓,华灯绚烂,村里洁白墙壁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几个大字,给人启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