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广西农业厅牵手天等县——引攻坚活水 浇灌富民产业

2018年07月21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高飞 王澎

  广西农业厅牵手天等县——

  引攻坚活水浇灌富民产业

  本网记者高飞王澎

  蜿蜒崎岖的山路,雨天一脚泥,旱田一嘴土;破旧的村委房,四壁通风,仿佛说话声大一点就会塌掉;几亩贫瘠的土地,就算赶上好年景,收入不过几百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都康乡把孔村几年前还是一个桂西南群山中的深度贫困村。

  如今,硬化路面直通村里每一户人家;村委楼修缮一新并配建了停车坪、宣传栏,楼内添置了计算机、打印机和复印机办公设备;村里更是搞起了优质稻米、桑蚕、家畜养殖等脱贫产业……这一切的变化开始于2016年,广西农业厅土肥站办公室副主任伍勤忠的到来,他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多时间里,让孔村这个大山深处的深度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广西农业厅结对帮扶天等县,一批批农业厅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在扎根贫困村、融入贫困户,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广西农业厅厅长刘俊介绍说:“广西农业厅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做好“十三五”扶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为贫困村引进人才、资金、政策这三大要素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打造特色产业以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为目标,扎实推进天等县及6个定点村的帮扶工作。”

  优秀干部带动强

  聚智凝力助脱贫

  自2015年10月起,广西农业厅连年向天等县派驻骨干人员。2018年,派驻人员中1名同志挂职当地副县长,7名同志分别担任松山村、把孔村、黎亮村、理进村、连加村、盛典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第一书记”。

  “派驻人员平均年龄39岁,党员8名,全部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5名,博士学历1名。”广西农业厅人事处处长高崇敏告诉记者,“挂职干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任后立即开展新老队员业务交接,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扶贫政策,按照厅扶贫工作的总体安排,主动融入,扎根基层,积极为地方办实事,很好地发挥了与贫困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这些挂职干部个顶个优秀能干,伍勤忠就是其中的代表。两年多来,在伍勤忠的驻村日记里,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他先后100余次行走于村屯之间、200余次走访群众家庭、80余次深入田间地头的足迹,驻村日记里清楚地记录着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和需求。正因为对把孔村有了充分了解,伍勤忠与村“两委”成员、党员和群众商定,将“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作为把孔村的“脱贫方针”,明确了把孔村重点发展优质稻米、桑蚕、家畜养殖的产业发展方向。

  当挂职期满后,把孔村村民舍不得伍勤忠离开。“村里脱贫全靠伍书记啊,村里的产业也都离不开他。”把孔村村民老韦感慨道。由于村民的再三挽留,已经结束挂职的伍勤忠下决心继续留在把孔村,同时他也向组织保证,把孔村一日不脱贫,他一日不离开。

  广西农业厅向贫困村派驻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像伍勤忠一样,在村里安了家、扎了根,他们的足迹遍布村口田头,从桑果园到水稻田,从养殖场到村委会,他们是农业厅与贫困村的纽带,他们更是村民致富奔康路上的桥梁。

  资金支持力度大

  源头活水进乡村

  道路崎岖泥泞、通行不畅;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浇水靠天、耕地靠牛;小病基本靠挨,大病几乎无奈,这些问题是众多贫困村的通病。驻村人员在为贫困村带去脱贫希望、树立脱贫信心的同时,还引来了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资金。

  担任新镇黎亮村“第一书记”的唐秀宋,经常进入农户家了解实际困难及帮扶需求,把群众反映的点滴记在心头。2016年,唐秀宋了解到一些贫困户子女因负担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他及时向农业厅反应,农业厅机关党委立即号召干部职工捐款近3万元,为黎亮村12个贫困户大学生解了燃眉之急。

  驻村初期,多位“第一书记”在调研时发现,贫困村村民长期以来一直秉承“养鸡买油盐,养牛来耕田,玉米水稻做口粮”的生产生活方式,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村民普遍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畏惧甚至抵触心理。

  “农户通过传统种植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不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发展方向,脱贫致富只能是空谈。”福新镇松山村“第一书记”彭帅说,“扶贫资金正是推动贫困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的初始动力,一定要让这源头活水为贫困户带来‘第一桶金’。”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广西农业厅厅33个党支部通过“多帮一”的形式分别与天等县6个贫困村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着力帮建贫困村“两委”,两年多来共确定党员发展对象17名。同时,持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一帮一联”。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广西农业厅共投入帮扶资金890万元,引进、实施帮扶项目8项,厅属各单位捐赠资金、物品折合人民币89.18万元,近两年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先后3次在黎亮村、连加村、把孔村义务种植柑橘,共计150亩,为推进定点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们的驻村人员多方引入资金,帮扶6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广西农业厅副厅长郭绪全说,“近年来,我们通过财政预算、项目申报、部门协助、社会引进和捐助等方式,吸纳各方资金加快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到位产业兴

  脱贫致富有盼头

  在广西农业厅驻村人员引来技术和资金后,贫困村的扶贫产业逐步成型。广西农业厅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倾力帮扶6个贫困村发展产业,着力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这6个贫困村已初步形成桑蚕、富硒米、甘蔗、水果、特色养殖等特色扶贫产业13个。此外,通过引入政策,农业厅为6个贫困村争取大量社会资源,先后引进帮扶企业5家,帮扶项目12项,实际投资500多万元;并争取到18名贫困户学生获得社会团体资助,获得资助金额100万元。”

  “前几年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过日子,家里比较贫困。”华隆乡盛典村一位贫困户坦言,“农业厅派驻的书记来到我家动员种桑养蚕,还落实了各种奖补政策和提供技术指导。2017年,我养了10批蚕,共收入8000多元,加上饲养肉猪,去年底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家里盖起了三层砖混新房,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广西农业厅结对帮扶的6个贫困村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将他们培养成产业人才,对于脱贫攻坚尤为重要。为了锻造一支产业发展生力军,农业厅驻村人员多次邀请自治区蚕业总站、水果总站、县农业局等农业专家到各自所在村,针对种植、养殖大户、有脱贫意愿的贫困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知识培训。据统计,几年来,农业厅驻村人员共为6个贫困村举办各类种养主题培训36期,培训1831人次;通过春季、冬季产业扶贫大培训活动,培训6个贫困村农民3000多人次;带领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外出考察学习21次;厅机关及厅属单位1128名干部职工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并联系531名贫困户学生。全厅系统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帮扶3800多人次,后盾单位及个人帮扶慰问资金共计248.1万元、帮扶物资折合款350多万元。

  2018年以来,黎亮村的桑蚕、优质水果、生态养殖等产业;把孔村的富硒米、水果和养牛产业;理进村的中草药种植和养殖产业;连加村的养殖业和优质水果;盛典村的桑蚕和甘蔗产业;松山村的桑蚕养殖和肉鸡养殖产业……一个个富民产业逐步成型。

  在广西农业厅的帮扶下,天等县的几个深度贫困村发展日新月异,村民的生活日渐富足。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