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乡村旅游 > 旅游资讯

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打造美丽乡村旅游胜地

2018年07月02日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城口县位于大巴山南麓深处,属于典型的高寒深石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城口生态环境优越,动植物繁盛。除了城口老腊肉外,农林特产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核桃、板栗、猕猴桃、野生蕈菌等。

  记者了解到,城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让乡村旅游助推产业融合,并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培育村社支柱产业,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扶贫车间,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花菇种植成龙头产业

  城口县修齐镇位于城口县中部,任河中游,距县城16公里,下辖12个村社。近日,记者在城口县花坪村花菇种植基地看见,多个种植大棚已建成,花菇种子菌棒也已全部整整齐齐放上了架,十来个村民拿着小刀正忙碌着把菌棒里多余的水分释放掉。这一派繁忙景象就在修齐镇的花菇扶贫车间里,正是城口采用“村集体+公司+农户”发展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42岁的陈正兵是城口县修齐镇花坪村村民,正是他3年前将花菇产业带回家乡,发展成为如今的龙头产业。在这之前,他就是一个带着一帮工人四处做建筑的包工头,虽说收入稳定但过着四处奔波的生活。“我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回家种花菇,只是关注一个朋友在家种花菇,发现很有市场,这才有了回乡的想法。”陈正兵说。了解之后,发现家乡自然条件好,阳光充足、雨水丰富,还有仁河水源,朋友说很适合种植花菇。

  2015年,陈正兵回到花坪村,通过向朋友请教、实践摸索,共种植3000袋花菇。“回来种植花菇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租赁了周围村民的土地。但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等原因,导致当年的产量并不理想。”陈正兵说。2016年,为了增加产量,他又邀请了技术人员到村指导,改善菌棒的原材料和环境气候等问题。这一年产量比原来增加一倍,收入达到100万元左右,并在城口县成立方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全镇将建12个扶贫车间,从场地平整、大棚搭建到菌棒拌料、装袋及码放,每一步生产过程都有村民的参与,我们更鼓励贫困户在生产车间内从事力所能及、技术难度不高的劳动,并支付相应报酬。”修齐镇扶贫办负责人介绍,村民们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对此,在花坪村花菇扶贫车间工作的贫困户凌付玉说:“从陈正兵回村种菇那年起,我就在基地里工作,已经工作3年了,现在每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此外,我们每户贫困户还入股基地代种、代养400袋花菇,年底固定按5元一袋分红有2000元收入。”

  如今,陈正兵成了村里的种菇能手,更是花菇产业的领头雁,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目前,全镇已同步建成花坪村、兴华村、白果村、家园村和石景社区等8个花菇扶贫车间基地,规模已经达到40万袋,预计今年下半年将达到60万袋。

  乡村旅游打造五彩山庄

  当天,记者还到位于城口县修齐镇东河村看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背靠巍峨的青山,面朝水流清澈的任河,从屋顶至墙脚,黄、白、蓝、棕等颜色将农舍装扮得五彩斑斓,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多彩油画,镶嵌在倾泻而下的瀑布上。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垃圾桶、垃圾池随处可见,闲暇之余的村民正在坝子上跳着《钱棍舞》,这就是修齐镇东河村打造的五彩山庄。

  62岁的李大爷说:“我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这里会变成这样子,还有游客来。”原来,为了推动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工作,让农旅融合发展,修齐镇正在着力打造田园文化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片区,正好东河村片区就是定位的“大巴山森林人家”集群之一。

  修齐镇副镇长冯昌术介绍,修齐镇按照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依托良好的生态把东河村的民居、楼房用彩色涂料装饰一新,打造成五彩山庄,并鼓励农户主动参与自主经营,政府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修齐镇东河村目前打造了50余家五彩客栈,600余张床位,能同时接纳游客1000余人,每年七八月份,这里就是市民避暑纳凉的乡村旅游胜地。

  冯昌术还表示,东河村是全县唯一一处以色彩为主题打造的五彩山庄,这里不只有五彩缤纷的房屋,还将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打造农耕文化一条街和桃花源等景点,让游客在休闲放松的同时体验农事,感受不一样的生态之美。

  东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城口县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城口县现已打造东安德安村、修齐东河村、高楠方斗村、北屏太平村等17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贫示范村。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