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养殖新闻

稻虾共作“后来者”的底气在哪

2018年05月23日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作为水稻种植的老把式,商城县百明农场的肖伯明却打破了“春种秋收”这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水稻尚未插秧时,肖伯明便已收获满满,这收获来自稻田里养殖的小龙虾。

  从野生养殖、稻虾连作的传统模式,发展到稻虾共作,商城县像肖伯明一样的农户不在少数。据商城县农业局统计,去年秋季至今,商城县稻虾共作面积发展至14260亩,50亩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已经有211户。

  作为“后来者”,商城县发展稻虾共作底气来自哪里?

  1、一田双收增收致富底气十足

  从去年50亩,到今年的500亩,肖伯明扩大的稻虾共作面积,源自该模式带来的高收益。他介绍说,去年他分别在5月中旬、6月底、8月中下旬、9月中旬收获四次小龙虾,亩总产量达到200斤。“种植水稻的收益作为稻虾共作的成本,售卖小龙虾则成了纯收入,亩纯收入能有3000元。”肖伯明说。

  而今年,肖伯明自信采用稻虾共作模式,将获得更高的收益。事实也的确如此,3月初投放的虾苗已经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这几天我已经卖出不少了,重量6钱到1两的小龙虾,每斤售价超过20元,最高的达到38元。”肖伯明解释说,随着小龙虾的集中上市,价格自然是逐渐下降,但是他今年虾苗放得早,小龙虾个头更大、上市时间也更早。

  肖伯明介绍说,虽然稻虾共作因为开沟等会损失部分水稻种植面积,但因为种稻与养虾结合,肥料施用减少、不施农药,种植成本降低,水稻质量更高,综合效益大大提高。

  2、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底气十足

  而今,作为商城县农户增收致富新途径的稻虾共作,也成为商城县农业发展的新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商城县在推进产业发展时,有着清晰的思路。

  今年2月,商城县政府印发了《商城县2018年再生稻生产暨稻虾综合种养共作方案》,细化分解了中北部8个重点乡镇的目标任务,划定了以百明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既要支持稻虾共作模式发展,又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商城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胡敬东介绍说,稻虾共作主要集中在鲇鱼山水库下游和东部平原,也就是《方案》规划的中北部乡镇,而县城南部、鲇鱼山水库上游则谨慎发展。他解释说,南部多为沙质土壤,又是水源地保护区,养殖小龙虾易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发展稻田养鱼和稻田养泥鳅更适宜。

  胡敬东说,商城县水稻种植面积约48万亩,能够发展稻虾共作模式的有35万亩左右,商城县在发展稻虾共作模式时,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将规划面积定为到2020年左右全县共发展5万到10万亩。

  3、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底气十足

  水域面积宽广,全县拥有127座水库,水面面积达到20万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稻虾共作提供了基础,也成为商城县“后来居上”的底气。这一点,肖伯明体会最深,优质水源养出高品质小龙虾,即使价格高于其他市场,依然客商云集。

  胡敬东介绍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发展稻虾共作提供了有利的基础,种养结合,则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对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商城县翰玲家庭农场,以种植水稻见长的胡其奎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以往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经过分解后既是小龙虾现成的饲料,又有效补充了土壤肥力。养殖小龙虾不能施用农药,稻田不用除草,还要再种点草,小龙虾才能长得更好。

  “随着稻虾共作,秸秆禁烧问题解决了,化肥农药减下来了,成本下降的同时,稻谷产量和质量又得到提升,生态效益十分明显。”胡敬东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