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汶川地震·十年】什邡:在重建中做强优势产业

2018年05月11日 来源:农民日报

  红、橙、白、粉……这不是普通的鲜花颜色,而是四川德阳什邡市皂角农科园培育的彩色花油菜新品,结束了几千年来油菜花单一黄色的历史。新品种不仅从花色、花瓣、叶形和叶色均与传统油菜花不同,产量也较传统油菜增产10%以上。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田间调查、考证,该彩色油菜花为世界首创。

  一朵朵五彩缤纷的油菜花面世,折射出这个地处龙门山脉的地震极重灾市(县),在重建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农业综合效益的华丽变身。震后10年,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更加重视品牌保护、休闲旅游市场开发和科学种养,逐渐从价值链底端的简单耕作,走向规模与科技,走向创意和市场。

  科技引路铺开特色产业地图

  什邡素有“中国黄背木耳之乡”美誉,拥有国内相关产业市场定价权,是全国最大的黄背木耳生产基地。5月5日,在占全市黄背木耳60%产量的湔氐镇,昊阳农业研发中心运作的一套国内最先进全自动装袋配料机,形象展示了灾后重建中的科技力量:采用3级配料技术,一次性可配2000袋菌料,完全配料均匀仅需30分钟;全自动装袋打孔一体化运作,每小时可完成4000包菌包装袋。

  “我们是全国首家利用液体菌种技术的企业,从试管种到栽培种只需7天时间。”昊阳农业生产部负责人姚永富介绍说,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高品质黄背木耳繁育中心,统一进行工厂化制袋、高温蒸汽灭菌、接种后,将菌袋提供给农户可直接上架生产,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以前6个人10个小时才能装4000包菌种,现在只需一人操作一个小时即可。”

  昊阳是湔氐镇“科技+标准”提升专业化水平的缩影。从2010年开始,该镇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黄背木耳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并通过大规模技术培训应用到生产中,真正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

  “选育和推广抗病、优质、高产的黄背木耳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平均每袋产量由震前的不足125克,增长到目前的175克,病害侵染率从60%以上降低到10%以下,仅此一项全镇可实现农民增收近1.5亿元。”副镇长廖方静告诉记者,现在全镇常年黄背木耳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袋左右,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绿色防控覆盖率、良种覆盖率均达到100%。

  抓住灾后重建历史机遇让产业成规模成片区,猕猴桃是什邡农业结构重塑中的另一张“特色名片”。早在上世纪90年代,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就在湔氐镇沿山一带建立了猕猴桃科研及育苗基地,开启“科研院所+公司+农户”运作模式。“5·12”地震后,猕猴桃产业成为全镇惟一震后不降反增的产业,当年产值达到800多万元。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市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培育了川芎、黄背木耳、大蒜、蔬菜、猕猴桃、晒烟等6大特色主导产业,年均产值超过22亿元;依托彩色油菜花、郁金香等特色观光农业,2015年至今实现旅游收入5600万元,形成“一区两园两基地一中心”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业耕、种、收农机化水平从37.8%提高到77.1%。

  品牌助力打造效益农业先锋

  什邡现有49家农业龙头企业,18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4个家庭农场,5个企业获得绿色有机认证,14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隐峰川芎”就是其中之一。

  按照“产业布局区域化、基础设施规范化、推广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产品销售品牌化”等“六化”要求,2011年隐峰镇结合全市以奖代补项目,在万和村建成了百亩川芎良种繁育圃,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并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和水平。2012年底,基地成功通过四川省农业厅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设的检查验收,隐峰镇获得四川省现代农业川芎万亩示范区命名。

  此后,基地内两个专业合作社开始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分等、分级、包装等川芎产后商品化处理,使基地川芎商品化处理率达60%以上。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专业合作社——鑫和川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义在企业成功注册“隐峰川芎”商标、产品获得GAP认证后,把目光投向了培育省级、国家级品牌上。“已申报隐峰川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标识认证。”他认为,积极开展“隐峰牌”川芎的“三品一标”申报和认证工作,不断扩大国际注册范围,才能为品牌和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同时,合作社注重川芎的深度开发弥补加工短板,成功研制出“川芎茶”“川芎酒”“川芎糖片”“川芎精油”“川芎鸡”等近10个附加产品,让产业链条上的农户不断获益。

  更为重要的是,当地村民在发展中逐渐有了“优质”“品牌”的概念。“小满过后才是川芎集中采收上市的最佳时期,一斤鲜货收购价2.5元左右,如果现在就卖,药用成分、有效含量还没积累到最佳阶段,不光少挣钱,还影响口碑。”刘守香说,5月收完川芎后就插秧种水稻,立秋后又种川芎,“只要品质有保证,根本不愁卖。”

  三产融合绿色发展促进振兴

  优质提升特色化水平,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什邡各地开始由关注“量”向重视“质”转变。记者了解到,湔氐镇通过实施“煤改天然气高温灭菌技术”,年减少煤使用量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各8万吨,每年产生菌渣22万吨,全部由企业加工为有机肥进行再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黄背木耳产品通过全国农产品安全交叉抽样检测,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目前注册了“湔氐”和“川湔”牌黄背木耳商标,今年已启动“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灾后振兴,既是一场“强筋壮骨”的重生历程,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发展洗礼,不仅要解决发展的问题,更要解决发展观的问题。

  对此,四川道泉老坛酸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成深有体会。在去年中央环保督查期间,作为德阳全市同行业唯一正常生产的企业,经检测,废水排放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泡菜讲究小气候,上佳的原材料、优质深层地下水等,都是孕育品质的关键,从长远看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投入再大也不为过。”周厚成说。

  坐落于国家级蔬菜示范基地——什邡市马井镇的道泉公司为统一集团最大配套供应商,成立之初即定位为:打造一家集田间种植指导服务、农产品收购、深加工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工业旅游于一体的蔬菜深加工龙头企业。公司按照5星级工业旅游景点的要求和标准,投资建成了老坛酸菜文化展厅、陶坛制作、泡菜工艺展示基地、DIY泡菜系列菜品制作体验基地等,并面向社会全开放参观通道。

  走进这个西南唯一的全国食品科普教育基地,记者看到,一条条全自动蔬菜精深加工生产线,涵盖蔬菜清洗、切菜、起菜、输送、灭菌、自动包装、全自动污水处理等所有环节,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发酵食品,年处理蔬菜7万吨以上。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五位一体经营模式,对周边农户订单式保护价收购,带动种植面积近10万亩,2018年预计销售收入将达3亿元。

  “四川是全国最大泡菜生产区域,约占全国总产量50%以上,集中产区为眉山、什邡、成都等地。”什邡市农业局副局长韩厚平介绍,全市具有种植蔬菜的良好地理环境和物候条件,当地农户长期种植蔬菜,因此历届市政府都将蔬菜种植和泡菜加工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