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种植新闻

云南三代“咖农”的中国“咖啡梦

2018年04月12日 来源:农民日报

  周末午后,中国咖啡主产区云南省普洱市,阳光和煦。市郊南岛河村的小凹子咖啡庄园内,77岁的“咖农”廖秀桂,正手冲咖啡提神。窗外,300亩咖啡林,郁郁葱葱。

  这里,是当地最好的咖啡林之一。但很难想象,21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

  “这个山谷,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咖啡。但水土流失严重,当地人只偶尔来放牛。”廖秀桂告诉记者,20多年来,他和老伴张福丽及咖农们,年复一年地种树、施肥、引水、试种,最终得到了咖啡巨头雀巢的认可。

  “20多年来,我们的咖啡园从无到有。云南的咖啡产业,也由小到大。”廖秀桂说,1964年他大学毕业后,就从海南来到云南发展热带作物种植。作为云南最早的咖啡人之一,他见证了云南乃至中国咖啡种植业的发展,心中也始终有着一个朴素的梦想——壮大咖啡产业,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普洱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已突破78.9万亩,年产咖啡豆5.86万吨;咖农规模达7.5万余户30余万人。咖啡产业成为当地人民致富、企业增效、出口创汇的骨干特色产业。

  相比老“咖农”对种植的执着,后起之秀李洪方野心更大。“将中国云南小粒咖啡打进国际市场”,是他们的“咖啡梦”。

  本世纪初,精通外语的李洪方在雀巢西双版纳分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单独向国际市场推介云南小粒咖啡。

  “如果不打破国际采购商的垄断,国产咖啡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李洪方介绍,2001年,在还只能拨号上网的年代,他就拉了一根网线,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海外企业一家一家地推介云南咖啡。当年,他成功卖出2个集装箱的咖啡原豆。

  如今,云南咖啡的出口版图已扩大至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洪方的儿子李冠霆、廖秀桂的女儿廖海鹰等新一代“咖农”,却又将目光拉回国内。

  “云南咖啡出口到众多国家,但却长期缺乏议价权,增产不增收。”李冠霆称,当前,他们开始反思原有的单一出口发展模式,探索变革。而国内咖啡消费市场的崛起,正给本土咖啡精细化种植及加工带来机遇。

  李冠霆在父亲原有贸易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咖啡品牌及培训学校,并着手建立咖啡大数据。廖海鹰则正尝试通过多样化的加工方式,打造精品咖啡。

  “有属于国人自己的一杯咖啡,是中国咖啡人共同的情结。”李冠霆说。

  廖海鹰认为,通过培育自己的产品和市场,中国咖农也终将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