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万象

很多互联网大牛来做农业,都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2018年03月26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短短的十几年之间,互联网概念现在已经融入了全中国人的血液,以至我们谈论任何行业,不提及互联网,总感觉不合时宜,不够现实了。当然我们提到农业也是一样,当下做农业的一个主要方向,那就是如何更好的与互联网结合,创造出更好的模式,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价值。

农业的市场规模如此之大,正所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平时大家只要关心这一个领域的,就会发现非常多的企业或精英,正在不遗余力在探索和折腾,其中不乏背景深厚,融资能力超群的互联网“大牛”们,什么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或者其它知名企业背景的,真的让人目不暇接,也羡慕不已。

然而一阵狂风过后,数以万计的英雄好汉已销声匿迹了,即使还有个别留在这个行业,要么是倚靠着大树不缺钱,要么编织着绚丽的外表让那急功近利的投资人上套,总而言之,能够自我造血、模式清晰、运营顺利的估计没有。军师研究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发现他们操作不顺的主要原因,都是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忽视了农民的利益。

第一商业模式错位,总是希望跟上游要利润

我们看这些互联网大牛所设计的商业模式,几乎都是大力投入在销售端、渠道端,然后积累大量的用户,以至形成较大的采购规模,增强采购的议价能力,向上游供应商(基地、合作社及农民)压价,成为他们的最终的利润来源。也就是说,他们做得越大,上游的种植者越惨,慢慢就会被压干了。

现实证明,这种损人利己的方式短时间骗骗老百姓是可以的,但是长久下去,是不可能坚持的,这是本质上的商业模式错位。无论这些互联网+农业的创业者们在外面如何吹嘘去帮助农民,帮助农业,最终关起门来讨论的时候,都是研究怎样去降低采购价格,掠夺上游供应者的利润。这种表里不一,不健康的商业模式注定不可能生存太久。

第二定位错误,把自己变成一个取代者

这些做互联网农业的新公司,最经常提到的一点就是:去中间环节,把这一部分的成本还给消费者。如果大家细心一分析,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在种植者与消费者之间,是有着中间环节;现在你来做,你说去中间环节,那你的角色是什么呢?其实最真实的想法是,我来替代他们做中间的环节,把自己当成了取代者,硬生生的来抢这些以农民为主的中间商的地盘。

当然他们这样说也有他们的歪理的,总认为农产品从田头到终端,有收货商、一级批发、二级批发、农贸市场等众多环节,层层加价,导致最终产品价格高企。但是实际上我们知道,这样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经历几十年的探索而自然形成的,是一个最省成本,最便捷的方案,当前这些互联网农业公司的操作流程,实质上比这样的模式成本高得多,要知道没有任何的方式比不计人工、不计时间、不计辛苦的农民自己干的方式成本更低了。

第三认识错误,认为帮农民把货卖掉就是英雄

现在农产品种植规模非常大,蔬菜滞销的现象层出不穷,这就导致了不少互联网农业公司认为,只要自己有强大的销售渠道,有较多的采购需求,能够帮助农民把产品卖掉,农民就会永远跟着自己走。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完整的,也是认识上的错误,真实的情况是,能够帮助农民把农产品高价卖掉,让其不亏钱,还赚更多,才是最接气的做法。

任何一个种植者,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民,当农产品价格非常低的时候,采收成本高于售价时,他宁愿倒在地里;当农产品售价不能高于其种植成本,有适当的利润时,他宁愿不干了。所以不要以为帮农民把货卖掉就是英雄,只有帮农民赚到更多的钱才是好模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滞销一个整体的供求现象,不是你一个公司去收一点货就可以解决的,别把自己的能量说得太大了。

农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农业要发展确实需要新技术、新思维,但是作为一个非常独特的行业来说,并不是照搬互联网在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就可以过来收割羊毛的。如果把自己变成农民利益的抢夺者(压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取代者(去中间环节),农产品滞销的施恩者(收购滞销产品),那绝对不可能在这个行业生存得下去,就算今天不死,也离死期不远矣。

作为互联网农业的企业,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优势是互联网,不足是农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取长补短,与广大农业从业进行平等合作,通过技术提高他们的效率,提升他们的利润,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农民跟着你走。记住一点,做农业行业,只有先从农民的利益出发,才是正确的商业模式。

正如京东老板刘强东在今年两会媒体见面会上所说的一样,一个企业通过帮助农民,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农产品品牌,从品质及品牌上要价格要利润,才是正确之道,京东的“跑步鸡”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功案例。最后军师想说的是,农民欢迎互联网的精英进入农业,但希望你不是一个利益的抢夺者,也不是一个渠道的取代者,而是实实在在的帮助者、创新者。也只有这样的思想,这些互联网农业企业才能在农业的天地里,赢得自己的未来。(作者:真甜农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