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黑水县:集体经济收益多 "荒土地"成"金饽饽"

2018年03月14日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养殖藏香猪,长得肥又壮;开起新农场,群众齐增收;返乡来创业,"荒土地"成"金饽饽"······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如何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可谓红红火火,如火如荼。通过“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将进一步激发百姓内生动力,让致富带头人带领着贫困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齐心协力把“贫穷循环”从源头上阻断。

  "空土地"变"养殖场"养殖藏香猪群众更受益

  近年来,藏香猪已经是黑水县生态农畜产品的一大品牌,黑水县麻窝乡牙窝村的藏香猪更是出了名。牙窝村藏香猪养殖,正是黑水县集体经济助农增收的成功案例。

  麻窝乡牙窝村距离黑水县县城26公里,这里有雄伟的高山和清冽的山泉,却山高坡陡,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曾经是"空土地"。不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藏香猪的生长。返乡回来的牙窝村村民康珠看好了这一商机,早在2016年,30多岁的她就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搞起了藏香猪的养殖。

  牙窝村藏香猪养殖基地的承包户康珠和她饲养的藏香猪。(邹红摄)

  当夜幕降临时,年轻的康珠吹起了口哨,只见一群黑色的藏香猪从山上的草丛里钻了出来。随即,康珠将桶里的玉米抛撒在地上,一群黑猪儿吃得十分欢畅。

  “等这几百头猪出栏了,今年又可以卖一个好价钱,纯收入应该在12万元。”康珠高兴地说,这里的猪都是散养,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青杆籽,全生态、无污染,每次出栏总会被抢购一空。

  记者了解到,康珠是牙窝村集体经济藏香猪养殖基地的承包户。2016年,牙窝村在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建成藏香猪养殖基地发展集体经济,并买回仔猪337头和能繁殖的母猪40头、公猪8头,承包给回乡创业的村民康珠。康珠则每年向村集体缴纳6万元的承包费用。

  康珠家散养藏香猪的这片山地是牙窝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通过土地流转,让康珠承包这里的山地进行养殖,把这里的土地盘活了。”村支书斯达拉告诉记者,康珠所承包的藏香猪养殖基地属于村里的集体经济,纯收入预计达到12万元。据斯达拉介绍,该集体经济采用‘235’管理模式,既利润的20%用于基地发展的资金,30%用于养殖场人员(贫困户)工资,50%用于全村贫困户“造血式”扶贫基金6万元。另一方面,为降低养殖成本,养殖基地利用闲置土地种植玉米,以供基地藏香猪食用。目前,村民正在翻耕土地准备播种。此外,基地藏香猪养殖和玉米种植还能给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据了解,该村通过建产业基地,增强群众发展后劲,利用高半山日照充足的地理优势发展藏香猪、种植药材、青红脆李等产业,采取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助推贫困户早日脱贫。2015年,牙窝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共101人。2016年,该村已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2017年,按照黑水县“沟域经济”和“六大产业”工作要求,根据麻窝乡“党建聚力,产业增收,法治保稳,脱贫奔康”工作思路,位于麻窝乡“四个一千亩”精准扶贫连片开发的核心区的牙窝村,积极融入全乡精准扶贫连片开发产业扶贫布局,利用高半山日照充足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藏香猪、种植道地药材、青红脆李等产业,采取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党员示范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村民们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动力更足了。

  "呆土地"变“家庭农场”打造生态果园

  牙窝村依靠自然环境优势实现土地流转,发展藏香猪养殖产业,而距离县城5公里的芦花镇罗坝街村,则根据地处城郊的天然优势,因地制宜,着力打造160亩生态果园种植基地。

  三月初春,还有着瑟瑟凉意,在罗坝街村,69岁的何斯门和村民们正热火朝天的为果树施农家肥、除草。“每天在这里除除草、打打零工,就可以拿到100-120元的工资,一个月下来能够拿到2000元钱,加上儿子在外打工挣钱,一家人收入可以达到6000多元。”何斯门说,自己还流转了7亩土地出去,一年还有4200元的土地收入。

  罗坝街村村民何斯门向记者谈起了她的幸福生活。(邹红摄)

  承包何斯门和乡亲们土地的是黑水香隆仓家庭农场。记者走进农场基地,看到一大片的土地上已经种上了青、红脆李子树。据家庭农场管理者何金云介绍,以前老百姓种地收成差,效益低,是城郊的"呆土地"。

  如何将"呆土地"盘活?何金云说,他们采取“村支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以每亩600元的价格实现土地流转。这160亩土地上栽种的清脆李和红脆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口感好,成熟期更晚,销售也会更好。何金云称,县城开车过来罗坝街村只需要几分钟,这里将会成为来黑水旅游的游客和县城居民来果园采摘的最佳体验地。

  据介绍,该果园种植基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带动当地48户直接参与并增收致富,并带动种植运输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像何斯门这样的贫困户愿意投入到种植中,村民们一起齐力同心,早日让香脆李挂上枝头。

  "闲土地"变“开心农场”认领土地来种菜

  来到距离黑水县城2.5公里的芦花镇热拉村,沿着蜿蜒的公路行走,一个硕大的户外广告牌“开心农场让群众开心致富”十分扯眼球。身穿藏族服装,露出甜美笑容的藏族美女俄木初为自己刚成立不久的“开心农场”代言。

  阿坝州现实版“开心农场”,成了热拉村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风尚。

  2016年俄木初大学毕业后,看着自己家乡的一些闲置土地,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让这些土地变废为宝,为村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创一条新路。当时,俄木初以500元一亩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流转了20亩土地,办起了“开心农场”,以“认种”的方式向外租赁,10平方米的土地一年只需80元租赁费,认购后的土地则会被插上客户的“姓名牌”。

  俄木初告诉记者,客户在农场认购土地后,农场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种植不同的蔬菜,种植、施肥、除草都由雇佣村上的贫困户来完成。从种植到收获,客户不需要操心,只需偶尔看一下地里的长势,成熟时收摘自己心仪的菜品就行了。

  因为村里还建有牦牛养殖场,为保证客人吃到最健康的蔬菜,她将牛粪作为“开心农场”使用的有机肥料,从种植到收获没有一点污染。“客户要求种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种什么。”如今的“开心农场”已经初显规模,作为农场主的俄木初看着这样的成果非常自豪。

  “开心农场”聘请的工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共4人。贫困户兴初说:“我去年4月份就到这儿务工了,一天能挣80元。我年龄也大了,能在‘开心农场’务工,就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感谢她(俄木初)对我们贫困户的照顾。”

  “通过‘开心农场’,让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就地务工两种方式增加收入,也实现了我创业的梦想。”俄木初说,这只是开始,未来她还打算围绕“开心农场”发展藏家乐,销售黑水的藏香猪、凤尾鸡、蜂蜜等土特产,把农场打造成一个兼具种植和旅游的品牌农庄,让来农庄的旅客留得住、有得玩,并在发展农庄的同时带动村里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2017年,黑水县抓住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现代林业示范县”机遇,加快生态产业培育:发展生态蔬菜2400亩、特色水果402亩、黑水凤尾鸡2.38万只、色湾藏香猪4654头、黑水中蜂2500群、早实核桃1397亩、中药材3500亩;提升改造14个生态农业示范园,新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2个;推进“三态融合、三微互动”发展,打造“幻彩吉祥谷”,培育50户旅游接待户、64家星级农家乐,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力争创建3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当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91元,同比增长10.99%。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黑水县正在砥砺前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