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研究 > 业界观点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03月07日 来源:河南日报

  □张占仓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区域发展工作提供了制度性战略支撑。

  农村土地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毛泽东开启了对中国农民和土地问题的探索。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农民开始拥有土地这样最好的生产资料,永远地站了起来,并迈开了通向美好生活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把土地分给老百姓,使老百姓在自己的土地上发展农业。全国仿照这种做法进行大胆探索与完善,最终形成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的土地制度,破解了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难题。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发挥土地制度特有优势,在建设资金缺乏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国家控制的土地上市必须进行市场化的“招拍挂”的方法,挖掘土地的市场潜力,为各地发展与建设筹集了巨大的财富,有力推动了全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原有土地制度存在的缺陷日益显现。按照现行制度,农村土地城镇化只有政府征地一条路可通,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差价主要由各级政府支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计算,这一差价约在30万亿元左右,其中仅二三成用于“三农”。城镇化中的土地增值收益,确实存在“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现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我国出现明显的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这既与现行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有关,也与政府征地范围过宽、对农民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安置方式单一、社会保障不足等有关。我们都知道,由于近些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一方面大城市土地出让价格一路飙升,建设用地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农村宅基地大量空置。城乡之间土地市场严重不对等,既表现出土地制度的不公平,也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由此引发的问题,核心是城乡之间利益分配问题,根子在土地制度供给不足,出路当然还是改革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按照这种精神,1月15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释放两大信号——政府将不再是城镇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在这样的条件下,推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新的住房制度势在必行。其本质是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支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农村供给更加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的土地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实际上拥有最宝贵资源的农村和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的时代红利,促进乡村振兴。国土资源部确定,2018年十大任务之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并明确到2020年,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基本形成,土地增值收益投向“三农”力度明显加大,区域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公平。以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发展机遇迎面而来,通过土地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把蕴藏在广大农村土地资源里面的财富挖掘出来为农民造福,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让农民也拥有更多财产权等政策期望才能够落到实处。

  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历史性破解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的契机。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农情,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一,以土地为纽带重塑城乡关系。实际上,现在大量土地资源仍然在农村,但是农村基层组织操控土地资源的政策支持不足,使基层无法把宝贵的土地资源转变成为发展的资本。因此,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是当务之急。据我们调研,新郑市对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市域内调剂使用,每亩价款60万元,当地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实现了农民收入水平较大幅度提高,成效显著。山东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老百姓凭借手里确权证,就可以办理抵押贷款,打通了资本流向“三农”的重要通道。这些改革举措表明,以城乡之间公平的土地制度改革为纽带,农村的土地资源就能够释放出应有的价值,将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提升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只有农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了,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架构才能够真正搭建起来。

  第二,以土地资源共享为基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以集体建设用地和公共用地为资本,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受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第三,以土地制度创新为支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改善土地供给质量,特别是耕地供给质量,发展高质量农业和绿色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第四,弘扬珍惜土地资源的传统农耕文化。我们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珍惜土地资源的传统农耕文化,造就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弘扬珍惜土地资源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城乡融合、农家乐、共享经济等方式创造更多新的农村文明,不断丰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⑩6

  (作者系省社科院院长)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