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土地新闻

中央一号文件:人才、资本、土地三轮驱动 合力谱写新时代“三农”新篇章

2018年02月11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本报记者赵碧报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2月4日,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并于立春当天授权新华社全文发布。

  “农,天下之大业也。”记者梳理发现,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连续15年发布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彰显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地位,彰显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今年一号文件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对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的“三农”任务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解读2018年一号文件时介绍道,既管全面、又管长远,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相比此前14份一号文件最大的不同。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可达成目标,必须有长、中、短期目标做牵引。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文件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这些重要进展包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等。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决定性进展包括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等。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不难发现,相对于以往,这些目标的制定和确立,实际上是对新时代下“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俊表示,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投入作保障,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文件围绕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需要指出的是,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最重要的是让农民切实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还需要破解人才短缺、资金短缺、农民增收难三个主要问题。

  一号文件提出,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就汇聚了人才、资本和土地三个方面的力量,为乡村振兴建设形成投入保障。

  扶持培养人才下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一号文件提出了很多具体措施。

  文件强调,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对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文件还提出,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文件提出,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事实上,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农村改变巨大,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人进城打工已经成为风气,很多农村都只剩下老弱病残,甚至出现了很多空心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永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农民与城市经济模式的接触,一部分人才开始流向农村,返乡就业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截至目前,我国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经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

  高永安说道,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初步形成规模,可以期望其成为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他们可能为一方风土带领风气。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农民在向新型农民转变过程中和有识之士加入农村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一些问题和困境,一是各地条件和具体政策稍有不同,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在农村出现显著的两极分化,从而使农民矛盾增加。

  “要激活和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高永安表示,在尊重乡村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基础上,把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提高乡村干部现代化、专业化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当地政府引导,动员社会和市场力量充分参与,形成组织协同、资源整合、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服务体系,打造坚强有力的乡村振兴力量。

  鼓励引导资本下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发展。培育一批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现存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文件强调,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事实上,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在去年年底召开的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

  “这标志着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从宏观国策上由限制走向了激励。”农业战略理论研究专家、创联智库(北京)农业研究院院长孙北国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进行核心战略制高点的清晰认知和战略发展目标的理性思考,以此凝聚全社会共识。而从资源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应当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战略优选。

  文件要求,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资本下乡,让资本扎根土地、服务“三农”,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之举。

  “创建与农民土地和农村自然资源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的主粮集约化种植与村屯集镇化建设相协调并一体化经营的农业企业集团。这一定是富农强国、实现乡村振兴最优化的战略与路径选择。”孙北国进一步表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有利于利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的资金、科技和装备投入,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地方,资本下乡以后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下乡资本“跑路”、涉农项目烂尾;土地流转出现纠纷,农民利益受损;流转土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那么,有效防止资本跑马圈地就成立关键。

  “推动和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犹如造一部发展快车带上农民跑。此外,我们还要修一条法治轨道,让快车在轨道上运行,即鼓励又约束,通过法规统筹协调,规范工商资本的创新创造与维护广大普通农村百姓的根本利益。“孙北国建议道。

  深化推进农村土改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

  本次,一号文件明确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许多重大改革任务,如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

  同时,文件也为城里人去农村买房划定红线。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韩俊表示,这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要使农民的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载体。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允许经营权流转,也是希望通过工商资本下乡,为乡村振兴发挥杠杆作用。进而引导有实力的公司加入运作,既能利用农村闲置土地、整合农业生产要素,也有利于破解农民增收难问题,加速脱贫步伐。

  “我国宅基地制度建设初衷旨在为广大农民公平分配住宅用地,保障农民住有所居。”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到城市打工,很多农村的宅基地得不到有效利用,基本被闲置。如今,大量宅基地的荒置、废弃成为促使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原因。

  同时,高永安表示,积极深化土地改革,在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夯实空心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筑牢经济基础。

  土地结构不会改变,集体土地依然不会影响国有土地。另外,部分区域存在的城中村等集体土地,如果部分进入租赁市场有利于房源供应,也有利于城中村改造。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