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种植新闻

辽宁沈阳强农果蔬合作社成长纪实

2018年01月29日 来源:农民日报

  正值四九大寒天,外面是天寒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20多度。而在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高花街道高花村的一栋栋温室大棚里,温度零上20多度,前去采摘草莓的人一进去就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草莓让高花村及其周边地区的很多农民过上了“莓”好生活,这其中,沈阳市强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其当家人张亚艳成了当地农民心中的女强人、带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起步知识技术改变小草莓的“命运”

  高花镇(现为高花街道)是个有着30多年种植草莓历史的小镇,张亚艳因自幼家庭贫苦,一度辍学在家。成家后她与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选择了种植草莓。没有文凭、没有技术,怎么种好是个首先要解决的事,张亚艳告诉记者:“几年下来,除了生活开销几乎没攒下钱。憧憬的小草莓事业并不如想象的乐观。总结教训,发现没有过硬的技术,印象中的‘技术’也是大家各抒己见的看法,没有明确的对待出现技术问题的见解。”

  2007年,草莓进入有史以来最低谷,多少钱都没人要,一车一车的草莓摘下来卖不出去,任凭二道贩子压价,农民苦不堪言,对草莓种植失去了信心。同为种草莓的人,必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张亚艳下定决心要创新。于是,2008年,张亚艳参加沈阳市政府举办的“青年农民上大学”工程,去沈阳农业大学深造。

  2009年结业后,由于表现突出,张亚艳被评为“沈阳市科技示范户”。通过一年的学习,她不但学到很多先进种植技术,更重要的是得到很多农大教授的鼓劲和帮助,也让她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于是她带头成立了“沈阳市强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理事长。

  合作社成立时注册资金仅20万元,连她自己成员一共有6人。有的成员甚至只是以三轮车、旋地机械等物资入股。小小的办公室也只能放两个办公桌,尽管条件艰苦,大家在期盼的好收成中忘了苦。2010年,合作社草莓种植面积69亩,用学来的种草莓技术、高标准精心的管理,当年销售额64万元,除去各种开销,每个人纯利润2万元。很快又有13个成员加入合作社。

  经过努力,张亚艳带领合作社的会员从传统种植到集约化种植,从常规种植到特种种植,最终摸索出靠种植草莓奔小康的路子。

  飞跃打通销路,价格自己说了算

  2011年,合作社的草莓大丰收,价格却很低,最低时才0.6元每斤,有时还卖不出去,新的问题再次出现。“有技术没销路”,到沈阳市场调查发现,草莓还在卖每斤2元,那么大的利润完全被小商贩占去了。张亚艳召开成员会议,提出自己找销售渠道,经过多数成员同意,第二天装了几筐草莓,雇个小三轮进城了。推销受白眼是常事,在她的不断努力下,有几家水果店同意进货。

  于是张亚艳每天奔波在水果店与合作社成员的草莓地之间,诚信为合作社稳定了销路。合作社成员刘忠秋开心地说:“自己的草莓也进‘永辉’等大型商超了。”那份喜悦,那份实惠的增收,着实让他乐开了花。他说,以前他家每亩草莓卖12000元,加入合作社后,不被小商贩压价卖到13500元,由于合作社共同生产,节约用工成本,比起个人生产省去500元,而且化肥等物资统一采购又省去了地方农资店的二次加价。正在观望是否要加入合作社的张永祥说:“早知道有这些优点早就加入了。”

  合作社成员王月原来是种西红柿的,听说种草莓更挣钱,她找到张亚艳也想种。“刚开始种草莓我什么技术也不懂,从栽苗到后期的销售合作社都管,这个冬天我的草莓下的早,合作社引来客商,刚开始卖时30元一斤,现在批发是15元一斤,我现在种草莓的信心可足了。”王月对记者说。

  为加快草莓产业化经营,张亚艳发挥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建立起自己的经纪人队伍,连接客商和农户,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起规模化的草莓生产基地,使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有了稳定的货源。客商货源得到保证,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农民收入得到提高,有效地促进了高花草莓产业的发展。

  现如今,合作社成员已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102人。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亩,人均增收10000元。带动和影响200多农户共同发展草莓事业,合作社也被评上示范合作社。

  升级品种上下功夫,人无我有

  在2015年之前,强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的是老品种“全明星”草莓,时间长了发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挑剔的味觉。更新的问题必须解决,经过多方调查与合作社成员的共同试验,最终选定沈阳农业大学草莓研究团队选育成功的“艳丽”品种草莓。

  其实张亚艳对“艳丽”草莓并不陌生,这是由沈阳农业大学张志宏教授领衔的草莓研究团队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选育时就曾在张亚艳的大棚里试种过,“我跟踪了这个品种5年,它的香气独特,果型特别漂亮,关键是还抗病,我跟张老师说就种这个品种,进行繁苗推广,我们的基地也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草莓示范基地。”张亚艳向记者介绍了种植“艳丽”草莓的来龙去脉。

  过去高花的草莓种植面积大但品种不一,繁苗技术落后,种植户大大不懂自已繁殖草莓苗。在张亚艳的带动下,高花地区的很多种植户也都种上了“艳丽”。她还经常邀请草莓专家张志宏教授来指导工作。

  如今张亚艳建了40亩繁苗基地,一亩地就能繁殖“艳丽”苗3万株,将“艳丽”推广到省内外。2016到2017年,合作社销售“艳丽”草莓100余万株,省外卖到江苏、湖南、黑龙江等地。一个黑龙江的种植户给张亚艳打来电话,大赞艳丽抗低温能力优于其它品种,说今年要扩大种植面积。

  在张亚艳的草莓大棚里,记者看到一个蜂箱放在里面,她告诉记者:“我们采用‘中华蜂’草莓花授粉,坐果整齐,安全环保,又省工省力。国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我们合作社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规,拒绝高毒农药,采用生物肥、农家肥、蚯蚓粪等绿色有机肥,对消费者负责。”合作社的做法很符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型升级。

  “高花草莓”已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高花强农”作为合作社的商标品牌逐渐被认可,2016年至今,合作社的草莓也随着“触网”远销大江南北,“果真是你”大型电商团体非常看好合作社的草莓。下一步,双方准备再签个大量供货协议。

  强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亚艳说,在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合作社将继续扎根农村、发展农业,“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带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继续前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