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农业新闻 > 致富快车

走出深山天地宽

2017年12月25日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历史上曾是一块富庶的地方,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有“天下富庶者莫如陇右”之称。然而到了近代,自然、社会、战乱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定西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十年九旱,苦瘠甲于天下,曾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在记者采访的定西市安定区,其下辖的19个乡镇中,15个都位于大山深处。

  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定西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脱贫攻坚之路。

  从安定区出发,前往葛家岔镇黄家湾村,要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开车一个多小时,还未到村里,手机信号已经断断续续。

  杨树:安定区如果每个自然村都通硬化水泥路,还要修4000公里,现在所有的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下一步就是每个自然村都通,估计到2020年,每个舍就能通水泥路了。

  在大面积裸露的黄土上,除了几棵早已稀稀落落的油松,便是沟壑中老百姓为了种植耐瘠薄的马铃薯而留下的黑色地膜,在阳光下很是醒目。

  从黄家湾村村委会到贫困户柴进忠的家,还要走上很远的山路。安定区扶贫办副主任杨树告诉记者,公路只能修到行政村,前往自然村仍要依靠步行,所幸明年上半年,包括柴进忠在内的十几家贫困户就要搬迁了。

  杨树:你看,这有一家、那有一家,那边的沟里还有人家,有些已经搬到上面住了,主要就是交通上方便些。

  记者:他们人搬走之后,干农活还得下来接着干?

  杨树:对。

  柴进忠和山沟里尚未搬迁农户的家,是村里早已认定的危房,在寒风中摇摇欲坠,远远望去看不真切,近前看却又危若累卵。

  记者:您觉得是住在这里好还是搬走好?

  柴进忠:搬走好,交通方便。

  老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承包地12亩,种植玉米、马铃薯,一年到头土里刨食,全家四口人的收入只有5000元。老柴年轻时也曾为彻底走出大山做出努力,而如今却只能把改变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柴进忠:今年的收入主要就是玉米,土豆的价格也不行,一共收入五千块钱。这些钱也就是维持家用,娃娃上学的钱主要靠打工来维持,主要就是体力劳动,在外面打工、搞建筑。

  记者:那您现在在哪儿打工呢?

  柴进忠:就在定西本地,打工不稳定,这两年打工也不行,活少了,有时候干上两个月就没活儿了。我的学历还比较高一点,是大专,成人自考的。在工人下岗那年,正好政策赶上,也就没工作了。

  记者:在孩子上学方面每年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柴进忠:每年要两万多一点。

  记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呢?

  柴进忠:因为她的学费高,每年要将近七千块钱学费,伙食费每月要一千块钱。

  20多年前,老柴曾参加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当初老柴在城里企业上过班。然而,1998年企业倒闭,让老柴的命运转了一道弯儿,又回到了贫瘠的土地上。

  在黄家湾村现有的257户人家中,像柴进忠这样的贫困户共计53户,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5905元,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柴进忠看来,造成黄家湾村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年轻时想走出去靠打工拼命赚钱,年龄大了又只好返回大山深处,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务农反而成为他们无奈却又最好的选择。

  柴进忠:原因很多,我感觉就是这里受天气影响,干旱,山区里交通不便,再有像我们50多岁这一代人受教育也比较少。还是要在家庭发展。

  记者:您是觉得打工的收入不稳定吗?

  柴进忠:不稳定,再加上咱们年龄也大了,不适合了。还是以家庭为主,种植养殖这两方面,看能不能发展。

  柴进忠的案例在甘肃省定西极具代表性,安定区扶贫办副主任杨树告诉记者,正是因为甘肃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限制了产业发展的条件,2017年安定区计划异地搬迁贫困户1万人。

  杨树:这个地方贫困发生的最大特点,主要就是自然条件的限制。安定区总共是19个乡镇,能算是川区乡镇的也就是那么3、4个,就是不进山就能到乡镇,其他所有的乡镇都是在山里面。所以这里自然条件就比较差,产业发展就比较缓慢,这是最大的致贫原因。安定区在2013年建档立卡的时候,贫困村总共135个,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脱贫退出的。

  与黄家湾村相距几十公里的香泉镇陈家屲村,为了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生计问题,政府在迁入地建设了扶贫产业园,一座座大棚里育有马铃薯原种,中午时分,58岁的鲜国林和村民一起,骑着摩托车回家吃饭。

  鲜国林:中午回家吃饭,家里离这里也就300多米,收入很好,我们打小工的一天有120块钱,每月发,工资不拖欠。在这里干活的人比较多,年老年少的都有。

  与鲜国林情况类似的,还有家住后湾村的深度贫困户马拜格言,早年丧夫的她有三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一人种植17亩地,辛苦而收入微薄,明年上半年,她就能搬到山下即将建好的新房,农闲时到产业园打工赚钱。

  马拜格言:今年刚刚被列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明年上半年就搬下去了,装修房子、买些家具,自己还要花钱,明年我把苞谷一种上,就可以到产业园打工去了,打工平均一天有70多块钱。

  安定区扶贫办副主任杨树告诉记者,针对当地贫困地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状,政府投资在迁入地建设扶贫产业园,引进企业发展规模化种养殖,吸纳搬迁后的农户打工就业并每年分红。农户过去的承包地则流转给本村合作社集约经营,这样一来,工资+租金+股金,将成为搬迁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杨树:扶贫产业园,一是打工收入,二是设计产业园的时候,政府投入的固定资产,折股量化,贫困户占一部分,村集体占一部分,企业每年要拿出一部分钱来给贫困户分红。贫困户每年会有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这个收入每年都有的。

  小康是什么?在柴进忠、鲜国林还是马拜格言的心里,也许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但他们也给自己的脱贫定下一个并不遥远的小目标:有闲钱、无外债,儿女学有所成。

  柴进忠:从我的目标来讲就是,有点自己的零花钱,不欠外债,就感觉脱贫了。

  马拜格言:我有信心,儿子能考上大学,我自己能养殖也能打工,只要不害病就一定能实现,老话讲,打铁还要靠自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