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投稿集萃

五口井拔掉贫困村的穷根

2017年09月12日 来源:农村土地网

  12年前,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长乐村由于干旱缺水,村民无心种田,对村委会及村干部怨声载道、牢骚满腹。

  12年后,记者再次走进长乐村,村民们高兴的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派出驻村干部解“燃眉之急”,连续打出五口深水井,不仅彻底解决了灌溉和人畜饮水难的大问题,而且全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新修了小学教学楼、蓝球场、卫生站、农贸市场,硬化了8千米长的村级公路,使得村民日子越过越兴旺。

  拔穷根抓好党建是关键

  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泥巴路不见了,平整宽阔、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陈旧破落、摇摇欲坠的茅草房没有了,宽敞明亮、时尚宜居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9月2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科枝教育处处长符策暖在12年后再返长乐村时,不禁为村容之变而感叹不已。

  2005年1月8日,时任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管理处主任科员符策暖作为第一批驻村工作组组长,带着刚当选的长乐村委书记、主任陈悦,走村串户摸查找“穷根”,一路上眉头始终紧锁,心情越来越沉重。

  原来,位于雷州半岛西南部的徐闻县南山镇长乐村,处于广东气候最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区域之内,周围没有河流,干旱起来十几米深的机井也抽不出水,十几里外的水库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特别是村民小组由于没有任何集体收入,村道年久失修还没有硬底化,坐车出趟门,人都要颠散架。村干部整天挨骂,也没有哪个村民愿意站出来当村干部。

  问题出在哪?驻村工作组调查发现,长乐村各村小组大多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孺,还有个别村小组党组织建设薄弱,成了矛盾突出、经济下滑、人心涣散、纠纷不断的问题村。大家对谁担任村组长都不满意;当村干部补助低,还影响干自家农活,对村民没有吸引力,当了组长也没有成就感。谁都不愿意蹚这脚浑水。

  如何抓好长乐村党建工作?如何破解有能力、有威望的村民不愿意干村组长这一难题?驻村工作组在走访角厢村小组了解到,这个村党支部建设相对滞后,有组织无阵地,有党员无活动,村经济发展缓慢,村民意见大,整个村子,鸡鸭乱跑、垃圾满地、污水横流,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送钱送物扶贫,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选出一个好村长。”驻村工作组决定以强化农村党组织功能为根本,规范组织生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挑选群众基础好、威信高、能带头致富的年轻党员做村长和书记。

  “为什么要找我?我不干。”自己做生意的“小能人”黄开泰急了,他告诉符策暖,角厢村是个烂摊子,谁来当村长都是出力不讨好,而且镇里每月只给村干部300元补贴,还不够自己边种地边做生意一天的收入。

  “从今天起,驻村工作组和角厢村结成对子帮扶,你来帮我出出点子。”符策暖拍着黄开泰肩膀说。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黄开泰站在了参选角厢村村长的演讲台前。

  驻村工作组采取“驻村工作组党支部与村党支部、驻村工作组党员与农村党员结对子”的方式,将长乐村委会长乐、包罗园、后寮、角厢、讨南等五条自然村的帮建任务细化分工,责任到人,通过召开支委会、党建座谈会,成立“党员之家”,发展青年党员以及组织党员民主评议等活动,村党支部重新焕发活力。

  从村长当上长乐村村委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黄开泰告诉记者,12年来,长乐村党组织建设得到了明显增强,在老书记陈悦、主任的带领下,村党支部从30党员发展到65名党员,年轻党员占一半多,而且个个都是致富带头人,连续3年被湛江市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广东省委组织部先后3次到长乐村考察调研,推广了该村党组织建设做法和经验。

  同时,陈悦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角厢自然村也还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

  打深井觅得清泉换新天

  9月的雷州半岛,艳阳高照、热浪袭人。记者在长乐村田间看到,广阔平坦的耕地一望无际,一座座人工“大水缸”蓄满了从深井打出的清泉水;一辆辆轰鸣的拖拉机正在深耕着肥沃的红土地,一垄垄绿油油的韭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蹲在地里细看,精细滴灌把辣椒苗根部的土壤滋润的充沛湿漉,喷灌的水雾竞映成一道道微彩虹装点着田间……

  “多亏了12年前,省国土资源厅为我们打出了5口深水井。”现任徐闻县南山镇非公经济组织联合党支部书记陈悦告诉记者,2005年,雷州半岛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干旱,其地表水和以往挖的浅井多已干涸,长乐村3600名村民的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威胁。

  驻村工作组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汇报了旱情,厅党组高度重视,充分研究,作出尽快探寻地下水源的指示,并立即安排250多万元灾毁农田专项扶持资金,为5个自然村打井、建水塔,配套供水管网,让家家户户用上“幸福水”。

  据悉,被誉为“水神”的广东省地质局原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克服了地层复杂、玄武岩岩石硬、厚度大多逾百米等困难,终于打出总进尺达230~300米的五口深水井,获得了每昼夜达4478立方米的优质饮用水,使长乐村所辖五条自然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宣告彻底解决。

  “优质地下水不仅使长乐村民得长乐,也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土地产出率。”第二批驻村工作组长、时任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处主任科员欧杏昌介绍,长乐村地形属高低丘台地,土质为玄武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土壤,土地肥沃,但由于缺水少电且没有路,村民长期以来只能种植低值耐旱作物,靠天种田。

  据了解,驻村工作组驻点后,充分发挥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优势,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陈悦告诉记者,通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推广使用节水灌溉技术,长乐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得到充分提高,原来杂乱无章、星罗棋布的低洼地、乱石岗、坟包地等等变成了“田成块、路相连、水相通、电成网、排得出、灌得进”的高标准农田,成为远近有名的北运菜基地,“老百姓再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喽”。

  据徐闻县国土资源局统计,长乐村土地总面积11300亩,2005年可耕地面积6412.1亩、人均1.756亩/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新增耕地1228亩,其中,2017年可耕地面积7643.3亩、人均2.095亩/人,前后平均新增耕地面积0.339亩/人,人均耕地面积提高20%。

  “浇地用水全是优质天然矿泉水。”饱受干旱之苦的村民黄华章神气十足地告诉记者,由于土地平整肥沃,常年水源充足,在他的13亩地里,主要种植辣椒、玉米、葛薯等优质蔬菜品种,同时套种优质木瓜和花生,“优质矿泉水当然要配种优质瓜果蔬菜”。

  新农村幸福话儿说不完

  红土、绿地、蓝天、白云、是长乐村原生态的美丽;清甜的井水、清新的空气、绿色的蔬菜、香甜的瓜果,是长乐村原生态的名片,而一栋栋规划有序、整洁漂亮的“辣椒楼”、“玉米楼”拔地而起,则是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如今焕然一新的长乐村,早己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时任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第三批驻村扶贫干部罗珩感叹地说。

  “叔叔,请签名。”“叔叔,请给我留言。”在长乐小学,一群11、2岁的同学,看到老师多次提起的驻村扶贫工作组干部12年来首次相约回访学校,纷纷掏出作业本,要求题字留念,热闹场面不亚于粉丝追捧偶像。

  长乐小学校长黄承年介绍,当年省土资源厅争取“希望工程”专项资金30万元,为长乐小学新建一座教学大楼,并完善学校配套设施,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成为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野”。据不完全统计,12年来,长乐小学不仅造就了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而且走出去了一本大学生近30余人,分别被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录取。

  “我的一对儿女曾在长乐小学读书。”憨厚朴实的村民董华明告诉记者,当年驻村工作组三年的驻村帮扶,让他思想受到很大启发,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坚决支持鼓励儿女好好读书,不要向命运低头,如今俩人分别在徐闻中学读高一和高三,“年年都能拿到村里的奖学金”。

  “有水喝、有田种,日子越过越舒心。”84岁的阿婆邹雪华,人称“愁水奶奶”。17岁嫁到长乐村后,一辈子就为人畜饮水和浇地种田而发愁。2005年9月,驻村工作组在村里打出200多米深的“甜水井”后,逢人就夸工作组好,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如今,邹雪华家6口人,家有耕地15亩,家庭年收入达12万元。“你看看,打出水的那天,我笑得多开心。”阿婆指着记者带去的一张12年前的老照片,笑得眼晴眯成了一条缝。

  “这个是我的孙子。”陈家祝指着老照片中站着的男孩抢着说,他孙子陈久富去年结婚并添丁,一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儿子和孙子都在深圳打工。”

  “坐在水盆里的是我。”正在广州市增城新塘打工的何培贤则说,当时与驻村工作组接触不多,但他们真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影响到他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虽然我未上大学,挣钱也不多,但我会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人,用勤劳的双手换来明天的幸福。”

  敢闯敢做、勇于突破的村民陈久耀是徐闻县有名的养殖大户,每年养殖的对虾纯收入超过100万元。记者问其成功经验,答曰:“输血”扶贫只能解决目前困难,“造血”扶贫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路。

  据统计,目前长乐村900余户村民中,有70%家庭拥有汽车,85%家庭盖上了2层半新楼房,村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了1.5番。“下一步要在‘旱改水’上做文章,让长乐村民真正感受到保护耕地是一项惠民工程。”徐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郑振强信心十足地说。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