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新闻中心 > 乡村新闻

让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

2017年09月12日 来源:农民日报

  让农村的天更蓝水更清

  ——记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欣

  本报记者韩超

  在赵立欣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着一张与李克强总理握手的珍贵合影。那是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到赵立欣所在的代表团驻地去看望代表时拍下的。赵立欣,是两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被誉为“化腐朽为能量的魔术师”。

  赵立欣是农村能源环保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她先后主持完成49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为提升农村用能清洁化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减少农村污染、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那段留学经历弥足珍贵”

  1988年,大学毕业后的赵立欣进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农村能源与环保方面的研究工作。1994年,在能环所工作了六年的赵立欣,受单位委派参加由中国农村能源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项目,赴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深造。

  当时赵立欣孩子刚满两岁,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相比需要克服的困难,她确实更渴望这次学习的机会。

  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在组织的安排下,赵立欣来到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能源工程系学习。“撇家舍业”的赵立欣,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诠释了对学习机会的珍惜。在意大利,人们不怎么讲英语,这给学业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赵立欣没有退缩,反而加倍努力地学习,仅用了一个学期就完全适应了语言和学习生活。

  “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受意大利政府政权更迭的影响,所有的财政预算都被冻结,我们的助学金也被迫‘断供’。当时国内的工资很低,自己也没什么积蓄,而国外的生活成本很高,仅租住的宿舍每月就需要折合人民币2000多元。为了坚持学习下去,自己利用周末去餐馆打工,教过学生中文,这让那段留学经历显得弥足珍贵。”赵立欣说。1999年,刻苦钻研的赵立欣顺利获得了能源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农村能源环保是我一生的事业”

  2002年1月,谢绝了意大利同行的盛情挽留和高薪待遇,赵立欣毅然回到祖国。“当时在意大利,只要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城镇就会做可再生能源规划,而国内还停留在煤的清洁燃烧,所以感到我们国家的农村迫切需要发展清洁能源。”赵立欣说。

  长期以来,北方农村冬季采暖问题备受关注。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松散的秸秆不仅存在运输、贮存困难,燃烧效率也不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为此,赵立欣团队围绕秸秆成型燃料产业链技术需求,从生产、应用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她们揭示了秸秆成型和燃烧机理,研发的秸秆成型设备和全程负压成型生产工艺,解决了制约秸秆成型技术产业化的瓶颈;首创的主动清渣结构、多级配风燃烧等技术和设备,攻克了秸秆成型燃料易结渣的国际性难题。“秸秆成型燃料高效清洁生产与燃烧关键技术装备”项目共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发布了农业行业标准13项;该技术最终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多年来,赵立欣团队获得54项国家专利,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许多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废弃物,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成为了宝贵资源。“未来,我们会在不断提高秸秆、畜禽粪便的利用水平上继续深入挖掘,农村能源环保是我毕生的事业。”赵立欣说。

  “人大代表,就是要代表人民的心声”

  除了是农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赵立欣还有一个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从2008年起,赵立欣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她看来“这既是莫大的荣誉,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赵立欣说,“从科研专业领域,到关注整个三农领域,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了,思路也越来越开阔。”随着不断学习,赵立欣将自己的专业方向与履职工作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建议都被采纳。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赵立欣拿出了三个建议:一个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另一个关于提高全民素质,最后一个是关于秸秆资源利用。赵立欣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在能源规划分配中忽视农村能源,农村能源的消费层次低、污染严重,农村能源基础设施落后、清洁化进展缓慢。为此她提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原则,以解决农民生活生产用能为重点,编制农村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系统的农村能源供给方案;加大对农村能源相关技术研发和装备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快相关产业市场化步伐;加大对农村能源项目的投资力度,把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我是农业部系统的代表,又是山西代表团的成员,更是广大农民朋友的代表。所以既要关注三农工作领域的问题,也要反映选区人民的心声,更要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人大代表,就是要代表人民的心声。”赵立欣说。


相关资讯